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知名詩人余光中病逝 兩岸同哀悼

(台北) 尼爾
2017年12月16日

深受兩岸推崇的知名詩人余光中12月14日病逝高雄,享壽90歲,兩岸同表哀悼。而余光中過去在台灣文壇的論戰風雨也再次被掀起討論。

Yu Guangzho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Wang Chengb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余光中高中便提筆寫詩,兼擅新詩、散文、評論與翻譯,創作七十年來寫了上千首詩,著作逾七十本,作品獲獎無數。從60年代起,余光中陸續在台灣、香港、美國各大學擔任教職數十年,曾受他影響的學生遍佈各地。

余光中作品影響深遠

祖籍福建、生於南京的余光中,在1950年與父母遷居台灣。歷經戰亂流離,他將情懷寫成《鄉愁》與《鄉愁四韻》,前者廣為收錄在華人世界教科書,後者被譜成民歌傳唱。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得知余光中辭世後,由總統府發聲明表達哀悼,並強調他對台灣現代文學的發展有其重要影響。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也表示,余光中一生在各項文學工作的成就,對華文文壇有深遠影響,是台灣現代文學史上必須銘記的一頁。

涉入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余光中過世,各界哀悼,但他曾涉入的台灣鄉土文學論戰風雨也再次被提及。1977年余光中發表文章《狼來了》,認為鄉土文學作家即在提倡''工農兵文藝'',暗指某些人可能是共產黨爪牙,掀起後續文學論戰。

由於論戰過程緊張度提高,討論人數激增。國民黨政府介入,舉行文藝大會,官方最後決定擴大''鄉土文學''意涵,將此界定成''愛國文學''、''民族文學'',消解政治緊張性,論戰才告結束。但歷經這次激辯,也促使更多人思考台灣主體性的問題。

大陸借余光中作品傳達立場

余光中的作品《鄉愁》表達了一個身在台灣的人對中國大陸家鄉的深切感懷,因此很多人借其寄託兩岸統一的願望。前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引用余光中作品,一席''鄉愁說''讓這首詩流傳更廣。余光中當時說,鄉愁只是單純的懷鄉,是每個人都有的心情。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15日指出,余光中創作的《鄉愁》等表達兩岸骨肉親情、充滿民族情懷的詩作,為兩岸民眾廣為知曉;多年來他積極支持和參與兩岸文化交流,堅決反對''文化台獨'',國台辦對余光中的去世表示哀悼。

對於安峰山借由哀悼余光中,傳達的政治意涵,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回應,兩岸之間應該少一點政治,多一點經貿、文化、科技交流,兩岸關係才能相向而行。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