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界面對專制的輕率
2013年9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薄熙來在庭審中的最後陳述完整版出現在網路,《紐約時報》發表記者黃安偉(Edward Wong)的報導證實,這份記錄庭審列席者憑記憶寫下來的。此人是當局邀請的大約110名旁聽者之一。報導說,人們可以從這部分發言中瞥見權力鬥爭的場景,許多人認為,這樣的鬥爭正是薄熙來於2012年遭到清洗的幕後原因。
薄案審結,一些評論稱讚是次庭審既公開又公正,說明中國大陸的法治,和以前比較,是進步了。香港時事評論人練乙錚在《信報》發表評論《 薄案:法治的倒退與知識人的輕率》,表示對此觀點不能同意。
練乙錚說,論者往往喜歡拿薄案與二十年前的陳希同案、五年前的陳良宇案相提並論。但是,同是中央政治局委員,論背景出身,兩陳尤其陳良宇可謂輕於鴻毛,根本不能和薄相比。薄是正牌太子黨,其祖蔭在同輩當中無人能及。除了薄的出身,還因為此案表面上是打貪腐的"大老虎",內裡隱藏的,卻是黨內最高權力鬥爭。
練乙錚認為,論公開透明、表裡如一和審案守手法,薄案都不如1980-1981年"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案"以及1936-1938年前蘇聯史達林治下開展的、針對所有黨內最高層老布希維克的三次"莫斯科公審"。他說,"知識分子不經大腦,竟輕率地從倒退裡看到'進步',就著實讓人汗顏。"
練乙錚說,"薄案是歷史上全世界各地共產黨領導下不知多少個真權斗、假審判之一。愈來愈虛偽的導演手法後面是一貫的野蠻、對人類良知的不停踐踏。然而,這裡的一些知識分子,看了幾條微博之後就忙不迭稱讚黨'進步'了。那是何等輕率!"
中國評論人幻想的"棋局"
近一年來,意識形態管制的嚴酷程度,超過前兩年。許多前兩年還能大規模討論的議題,比方說"憲政"和"公民社會",如今居然都成了禁區。但中國大陸仍有評論家說:習近平正在下一盤格局很大的棋。時事評論人梁文道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評論說,總有一些知識分子,把自己的樂觀情緒引入現實的局勢分析,幾乎到了不顧事實的地步,硬要說這位新登大位的領袖是個骨子裡的開明派。"別看他言語凶狠,也別看他一上來就做了些叫人齒冷的舉動;這一切全是為了掩飾他的真正意圖。待他大權在握,障礙掃清之後,他就要放開手腳大膽前進了。"
梁文道質疑說,"問題是這'讓子'究竟該讓到什麼地步?我們又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他那深埋心底的本來面目呢?"他說,"當一個評論人太過相信那類在腦海裡構想出來的棋局,他就很容易變成一個不顧現實的空想家了。中國時事評論,正是這麼一個盛產空想家的領域。"
透過翻譯來控制言論?
台灣《自由時報》報導說,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開放中資進入台灣翻譯產業,多位學者直言,不管服貿簽訂與否,台灣的翻譯產業早因政府沒有政策而發展困難。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更警告,台灣最需要防範的是,未來中資可能用台灣的出版社名義購買翻譯版權,導致台灣出現"台皮中骨"的出版社,那麼就會讓中國掌握發言權及詮釋權,一旦原著不符或不利其意識形態時,就可能發生擅自刪改的情況,對台灣會造成不利衝擊。
台灣翻譯學學會監事、長榮大學翻譯系副教授藍月素指出,"翻譯產業早就受到中國影響,計算機時代加上人工便宜,台灣許多案子早就送給中國翻譯,再回到台灣加以潤飾。"報導引用專家的話說,"希望公務員好好睜開這隻眼睛,真正幫人民看清楚,不要把我們賣了,還洋洋得意。"
香港媒體及時事論壇VICSFORUM發表文章說,"他日或許會有大陸的出版社,在出版自由的香港或台灣掌控了一些英文著作的中譯版權,然後肆意刪剪共產黨不喜歡看到的內容(事實上在香港就已經發生了),遭受批評時,可能會有人出來替自己辯護:'不是說出版自由嗎?怎麼不尊重我們的編輯自主權?'"
摘編:張平
責編:葉宣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