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研究機構「交互依存倡議」(The Cross Dependency Initiative,簡稱XDI)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國和美國的主要工業和經濟中心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的破壞。
這項研究指出,在全球50個最易遭受與氣候變化相關災害的省份地區當中,中國、美國和印度這三個大國佔了80%,這其中有26個省份來自中國。而在風險系數最高的10個省份當中,中國則佔了9個——其中包括江蘇和山東這兩個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分別都超過1兆美元。
河北、廣東、河南、浙江、安徽、湖南以及上海分別在這個前10名單裡位列第3至第9名。它們加在一起在中國經濟總產值中所佔比例超過一半。
總體上看,與全球經濟聯繫緊密的華東和華南地區,以及容易受到洪水影響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帶是中國的高風險地區。
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则在上述排名中位列第10,隨後是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
總部位於雪梨的研究機構XDI的科學與創新部主任馬龍(Karl Mallon)在相關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從中國、美國、印度這樣的國家看到了非常強烈的訊號,這些國家都是全球經濟的引擎,擁有大量已經建成的基礎設施。」
這項研究發現,內陸和沿海地區的洪水對這些基礎設施所構成的危害風險系數最高。此外該研究還對極端高溫天氣、森林大火、水土流失、極端風暴和凍融作用的破壞作用進行了分析。
這一年,世界各地出現了與氣候變化有關的酷熱、乾旱、火災、極端風暴和洪水。我們來看看影響這一年的天氣事件。
圖片來源: Peter Dej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歐洲的夏季經歷了極端高溫和 500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西班牙創紀錄的熱浪導致 500 多人死亡,氣溫升至 45 攝氏度(113 華氏度)。 在英國,最高氣溫飆升至40多攝氏度。 非洲大陸的部分地區經歷了一千年來最乾旱的時期,許多地區被迫定量供水。
圖片來源: Thomas Coex/AFP從西部的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到東部的義大利、希臘和塞普勒斯,再到北部的西伯利亞,整個歐洲大陸都火光熊熊。到今年年中,大火已經吞沒了 660,000 公頃(1,630,896 英畝)的土地——這是自 2006 年有記錄以來火災損失的最大面積。
圖片來源: /Service Communication-Protocole SDIS 33/AP/dpa/picture alliance極端的季風降雨淹沒了巴基斯坦三分之一的土地,造成1100多人死亡,3300萬人無家可歸,並引發疾病蔓延。大雨也襲擊了阿富汗。極端的洪水摧毀了數千公頃的土地,使該國本已嚴重的飢餓狀況更加惡化。
圖片來源: Stringer/REUTERS在洪水之前,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遭受了極端的高溫和乾旱。與此同時,中國經歷了 60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和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熱浪。 到初秋,已有12次颱風肆虐全國。 大風暴還襲擊了菲律賓、日本、韓國和孟加拉國。氣候變化正在使這種風暴變得更加強烈。
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非洲的升溫速度比世界大部分地區都快。這就是為什麼非洲大陸受到不斷變化的降雨模式、乾旱和洪水的超負荷打擊。索馬利亞正在應對4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這場危機迫使超過一百萬人背井離鄉。
圖片來源: ZOHRA BENSEMRA/REUTERS洪水和大旱使非洲某些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幾乎無法維持。因此,數百萬人正在經歷飢餓。在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和肯亞,已經有許多人死於飢餓。
圖片來源: Dong Jianghui/dpa/XinHua/picture alliance強風暴肆虐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 一個熱穹頂在夏末燒焦了這三個州,氣溫達到40多攝氏度(104 華氏度)。 與此同時,夏季早些時候的暴雨導致黃石國家公園和肯塔基州發生嚴重洪災。
圖片來源: DAVID SWANSON/REUTERS9月,颶風伊恩摧毀了美国的佛羅里達州,當地政府稱其造成了「歷史性的」損失。在此之前,伊恩橫穿古巴,導致當地停電多日。當月早些時候,颶風菲奧娜在襲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之後,北上成為襲擊加拿大的最嚴重的熱帶氣旋,損失非常慘重。
圖片來源: Giorgio Viera/AFP/Getty Images颶風菲奧娜還不是襲擊中美洲的唯一風暴。10月,朱莉婭颶風襲擊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造成了廣泛的破壞。全球升溫使海洋表面溫度上升,導致颶風更加嚴重。
圖片來源: Matias Delacroix/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持續的乾旱幾乎席捲了整個南美大陸。 例如,智利自 2007 年以來一直極度缺乏降雨。在許多地區,小溪與河流的水量減少了 50-90%。 墨西哥連續數年幾乎沒有下雨。 阿根廷、巴西、烏拉圭、玻利維亞、巴拿馬以及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的部分地區也在遭受乾旱。
圖片來源: IVAN ALVARADO/REUTERS強降雨导致澳洲在 2022 年多次發生極端洪水。1 - 3 月期间,澳洲東海岸的降雨量相當於德國全年的降雨量。紐西蘭也沒有逃過洪水。天氣現象「拉尼娜」是極端事件的幕後推手,但氣候變化加劇了這些危害。更加溫暖的大氣層吸收了更多的水分,使降雨量增大。
圖片來源: Jenny Evans/Getty Images 這項分析涵蓋了全球2600多個地區,按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測的較為「悲觀」前景,即到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升高3攝氏度,對這些地區從1990年到2050年之間因氣候變化所受到的破壞進行建模研究。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同類型研究中數據最為全面的分析研究,也希望能夠為未來的氣候保護和經濟政策提供參考訊息。而這些分析也會影響到投資決策,因為企業在建廠、構建供應鏈的時候考慮到相關地區的風險。
除了上面提到的地區之外,被列入風險最高前100名的還包括北京、布宜諾斯艾利斯、胡志明市、雅加達、孟買、聖保羅和台灣。
澳洲、比利時、加拿大、德國和義大利也有一些地區「上榜」。其中德國下薩克森州的風險系數在歐洲最高,而旅遊勝地威尼斯所在的義大利威尼託大區也在歐洲排名第4名。
XDI的首席執行官漢姆登(Rohan Hamden)表示,由於大規模基礎設施通常與高水準的經濟活動和資本價值相重疊,所以「適當瞭解和評估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是必不可少的」。
(法新社、南華早報)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