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 IfW)和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周四(3月3日)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若發生貿易戰,從長期來看俄羅斯經濟受到的打擊將更大。研究報告撰稿人之一、基爾研究所研究員桑德坎普(Alexander Sandkamp)指出,短期內美國及其盟友雖也可能部分受到嚴重打擊,但遠景上,其年度經濟總量只會因此減少約0.17%。
損失分配不均的最大原因在於俄羅斯經濟份量較輕:美、歐對俄貿易的重要性遠大於俄對美歐的重要性。以2020年為例,歐盟在俄羅斯外貿中的佔比為 37.3%,而俄在歐盟外貿中的佔比僅為 4.8%。若將歐洲內部貿易計算在內,則俄所佔份額還會明顯下降。
奧地利經濟研究所董事費爾伯邁爾(Gabriel Felbermayr)表示, 「制裁通常在短期內產生經濟影響,無政治影響。而一旦長期且大範圍實行,則有可能加大其政治影響潛力。」他稱,隨著國際貿易適應階段結束,俄羅斯將明顯處於弱者地位,「盟國的損失則有限」。
在過去幾天裡,來自世界各地的一連串重大舉措迅速實施,為的就是表達各界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不滿。其中既有來自各國政府的制裁,也有來自企業和組織的行動。
圖片來源: Gene J. Puskar/AP Photo/picture alliance臉書母公司Meta、Alphabet旗下的谷歌和YouTube宣佈,禁止俄羅斯官媒在其平台上投放廣告。蘋果公司除了宣佈在俄羅斯停用Apple Pay以外,也暫停在俄羅斯境內所有的產品銷售業務。而台灣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則表示,將遵守政府法規,暫停向俄羅斯供貨。
圖片來源: Ozan Kose/AFP/Getty Images歐洲的年度音樂盛會「歐洲歌唱大賽」在官方網站上宣佈,本屆賽事將不接受俄羅斯參賽。串流平台Netflix拒絕俄羅斯要求「免費播出俄羅斯新聞頻道和娛樂頻道」。另外,電影大廠迪士尼、華納兄弟也宣佈,暫停在俄羅斯上映新的電影和戲劇。
圖片來源: Kenzo Tribouillard/AFP國際足球總會(FIFA)和歐洲足聯(UEFA)聯合宣佈禁止俄羅斯國家隊、俱樂部球隊參加兩聯盟旗下所有比賽。國際冰球協會也取消俄羅斯參加各級冰球賽事的資格。國際奧委會(IOC)建議禁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運動員和官員參加比賽。運動品牌大廠Nike以「無法確保能向顧客交付商品」為由,暫停俄羅斯官網出貨,而Adidas也宣佈暫停與俄羅斯足協的合作。
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美國、加拿大、澳洲和芬蘭等國家已有部分地區和店家停止銷售俄羅斯產的伏特加酒。丹麥最大的零售商Salling Group也撤下了所有俄羅斯商品,包含伏特加和巧克力。
圖片來源: Gene J. Puskar/AP Photo/picture allianceVisa和Mastercard已將多家俄羅斯金融機構從其網路中屏蔽。此外,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將7家俄羅斯銀行逐出該系統,此舉將導致俄羅斯無法順利與國外銀行進行轉帳業務。
圖片來源: AP歐洲國家已對俄羅斯飛機關閉了的領空,世界上最大的航運公司Maersk也暫停了進出俄羅斯的貨櫃运輸業務,但食品、醫療和人道主義用品除外。福特、沃爾沃、通用、大眾等汽車品牌皆宣佈暫停在俄羅斯的銷售。寶馬公司表示,正在停止俄羅斯當地的生產和汽車出口。
圖片來源: RIA Novosti能源巨擘殼牌(Shell)宣佈撤出在俄羅斯的所有業務;英國石油(BP)宣佈將出售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近兩成持股。法國石油和天然氣集團道達爾(Total)表示,它將不再為俄羅斯的新項目提供資金。
圖片來源: Ben Stansall/AFP最早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國家之一,美國限制了許多科技硬體的對俄出口,包括計算機、電信、航空和航海設備等。此外,美、英和歐盟皆把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和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納入制裁名單,凍結其資產。而長期保持中立國身份的瑞士也宣佈完全採用歐盟對俄制裁的手段。
圖片來源: Reuters/S. Karpukhin貓科動物國際聯合會(FIFe)在官方網站上發布聲明,宣佈自3月1日起,下屬的各國分會應停止進口飼養於俄羅斯境內的貓,並禁止與俄羅斯有關的機構參加該組織舉辦的展會和比賽。
圖片來源: Daniel Leal/AFP /Getty Images 不過,模擬計算顯示,在盟國中,損失分配亦極不均衡:東歐國家受到的影響會大得多:立陶宛(- 2.5%),拉脫維亞(-2.0%),愛沙尼亞(-1.1%);德國和奧地利的年均國內生產總值則將僅損失 0.4%或 0.3%,美國更只是 0.04%。
根據該研究報告,作為衝突的結果,俄羅斯可能會擴展與中國等國家的貿易,尤其是增加對這些國家的出口。2020 年,對華出口佔俄出口總額的14.6%,但僅佔中國進口總額的2.8%。該研究報告得出的另一結論是:模型顯示,中國實際收入年均將僅增長0.02%, 「所以,在經濟上,中國將不會是危機的大贏家」。
(德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