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W)周五(8月9日)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2010年時,尚有17%的住家房主是一名25至34歲的年輕人,而到2017年,比例降至12%。報告顯示,在同一時段,35至44歲群體中自有住宅者比例亦回落5%,降至40%以下。
這是德國經濟研究所受建築銀行Schwäbisch Hall之托所作的一項鑑定得出的結果。報告的作者們認為,年輕有房者比例下降的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受高等教育者所佔人口比例日益增加":如今,年輕人平均而言更晚進入職業生涯、建立家庭,因而也較晚才有錢買下住宅或房子。
自民黨籍聯邦議員、建築與住宅政策發言人福斯特(Daniel Föst)周五表示,應在地皮稅方面提供免徵額度,並降低中介費和公證費。他指出,恰是高購置成本構成了年輕人難以踰越的障礙。
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的這一報告,從2010年起,各年齡段群體的自有住宅率沒有變化。2017年,45%的德國家庭有自己的住宅。其中,東部各州,自有住宅率為33%,明顯低於西部各州(約48%)。
德國經濟研究所專家們的另一項發現:千禧年之際,70萬戶家庭首次擁有自己的房產;2017年,所謂的首次擁有房產者家庭只新添了40萬戶,約為德國家庭總數的1%。
買還是租?老樓還是新樓?單租還是合租?人們的最愛是陽台,還是廚房?我們在這裡為您介紹德國住房生活的五花八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Wolfram Steinberg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柏林的老式住宅人滿為患。常常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間、兩間房裡。那些老式住宅往往狀況很差,就像(圖中)上世紀80年代柏林普倫茨勞貝格的這些專門用於出租的舊樓一樣。不過如今,經過整修、翻新的老式公寓則非常受歡迎。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B在前東德,政府為瞭解決住房緊張的問題,在全國上下蓋起圖中的這種板樓。這些板樓的所有者通常是國有企業、住房協會。在當年,這種單元樓很受歡迎。對比舊時住宅,它們房子新,房租低,而且水、電、暖一應俱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Burgi根據數據統計網站「Statista」2015年調查,48%的德國人租房住,52%的人則選擇買房——買房者的比例比兩年前增加了不少。大部分租戶選擇住在公寓樓,最好有陽台,畢竟在夏日,自家陽台就像是一片小綠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ildagentur-online/Schoening柏林老式住宅的另一個特色是:裡院通常有一棟或者幾棟樓,以前其中還常有商家。作為房客,在院子裡很容易與過往的鄰居攀談起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M. Krause在傳統的居民樓門鈴上,通常只寫著住戶的姓,不會標明樓層。因此,如果有客人來拜訪的話,要記得告訴訪客自己所住的樓層!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Scholz很多大學生、藝術青年都喜歡相對實惠的合租,這一點在大城市尤為明顯。有時候,客廳也被作為臥室租出去,以便進一步攤低房租。今天該誰買衞生紙?該誰打掃衞生?當然,合租生活需要一點紀律性,也需要做些妥協。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Kalaene對於刷牆這樣的房屋裝修,不同的租房合同規定也有所不同。比較常見的是,租客在入住或者搬走時重新刷牆。比如,你在入住時把牆或者門刷成彩色的了,房東可以要求你重新刷成原來的顏色。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enkou Images很多初到德國的人在租房時都很驚訝:租來的房子居然不帶廚房?! 確實如此,在德國,用於出租的公寓不一定自帶廚房。有時候,新租客可以幸運地從上一位租客那裡,把舊的廚用電器、櫥櫃「繼承」(買)下來。
圖片來源: DW/S. Braun老房子的衞生間通常很小。很多舊式公寓起初沒有自己的浴室、衞生間,後來額外添上去的,因此修在某個角落裡,或者像圖中一樣發揮想像力:在該柏林公寓中,淋浴被裝在了廚房裡。
圖片來源: DW/S. Braun在德國找房,很容易遇到一些縮寫,比如「3ZKDB」,它的意思是三間房(3Zimmer)、帶廚房(Küche)、帶門廳(Diele)、帶浴室(Bad)。此外,房屋訊息中通常還會包括平米數。在德國,租金最高的城市是慕尼黑,其平均租金達到了每平米16.55歐元,其次是法蘭克福和斯圖加特。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凝煉/石濤(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