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磁懸浮事故沒有嚇退中國

2006年9月26日

儘管上周五德國磁懸浮列車試驗段發生23人死亡、10人受傷的重大事故,但是擁有世界上唯一一段商業營運磁懸浮路線的中國反應鎮靜,表示不會放棄磁懸浮。

上海浦東機場線的磁懸浮列車乘客圖片來源: AP

國防科技大學磁懸浮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常文森表示,德國發生的磁懸浮事故固然會發生影響,但是它不會影響中國繼續在上海的開發新磁懸浮路線的計劃。德國磁懸浮事故發生後,上海磁浮列車工程總指揮、中國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吳祥明先生也趕到了德國的事故現場。德國磁懸浮集團柏林國際部的新聞發言人在接受德語媒體採訪時表示,德國方面與中國的建設新磁懸浮路線的「談判肯定還要進行下去」。

中國官方媒體對德國磁懸浮事故的報導十分低調,有中國的報紙在背景分析中指出,類似的事故不可能發生在上海的磁懸浮路段,因為那條線上安裝的衛星導航監控系統會自動阻止這樣的碰撞事件發生。中國政府部門和上海磁懸浮營運公司則對事故對中國磁懸浮的影響不發表任何評論。

事故發生後,德國「世界報」日前曾報導說,磁懸浮在中國的命運可能「懸了」,中國有關方面將在本周內商討磁懸浮在中國的今後發展問題。上海目前擁有30公里長的磁懸浮營運路段,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投入商業營運的磁懸浮路線。中國方面已經計劃建設一條200公里長的上海到杭州的高速鐵路段,而磁懸浮是可能採用的技術。與磁懸浮同樣列入中國滬杭段可選技術的還有德國的ICE、日本的新干線和法國的TGV鐵路運行技術。

近來又傳出消息說,日本鐵路正在開發自己的磁懸浮技術,計劃在未來的10年內投入24億歐元的研發費用。就在上周末德國下薩克森州的磁懸浮測試路段發生重大事故的當天,在日本的磁懸浮試驗路段上也有100人乘坐了試驗列車。日本方面獲悉德國的事故後表示,他們將密切注意德國對事故的調查和結論。

磁懸浮事故本來應該可以避免

德國吉森大學的交通技術專家蓋爾德.阿伯勒教授在接受西德意志電台記者的採訪時認為,磁懸浮的技術還是安全的,問題在於在德國的試驗段上沒有採用相應的自動報警系統。

阿伯勒教授無法理解會發生這樣嚴重的事故,「試驗段上使用的顯然是完全過時的安全手段,比如用電話通知道路暢通可以發車。這樣一個系統必須配備電子安全裝置,如果發現高架軌道上有任何車輛或障礙物,整個系統將自動停運。實在無法理解試驗段上為什麼還在使用如此老舊的手段。」

阿伯勒教授說,「如果軌道上沒有障礙,磁懸浮是很安全的。由於列車抱住高架軌道,不會發生墜落。即便有一般的障礙物,也不會出軌,其實安全系數應該是更高的。但在軌道上出現明顯障礙物的情況下,如有車輛或墜落的飛機,整個系統應自動停運。比如法國的高速輪軌列車TGV就有這樣的自動報警裝置,遇到有車輛從軌道上方的橋樑墜落到鐵軌上,整個線路會停止運行。這一系統的技術並不複雜,磁懸浮理所當然當然也應該有。」

在談到上海的磁懸浮和德國計劃中的慕尼黑機場線磁懸浮時,阿伯勒教授說,「如果總是拿中國來說事,並不太有利,因為有人會反駁說,中國人愛搞面子工程,而這類工程在經濟上是否可行需要由一段正常運行的線路來證明。慕尼黑機場的線路不到40公里,也不是很理想,但總比只有埃姆斯蘭的試驗段要好」。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