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區能源需要民眾參與」

2012年7月11日

世界風能大會於7月初在在波昂舉行。為了讓前來開會的各國風能研究人員更深入瞭解德國風能發展,德國風協在會後組織了一日的參觀活動,一群來自中國的風能研究人員和業界代表也參加了這個行程。

圖片來源: Fotolia/mahey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一早,來自中國、印度、德國、澳洲等國的風能專家聚集在波昂國際會議廳前,準備開始一天的參觀行程。連日的會議和時差使來自中國的專家們面露疲態,他們將在參觀風電場後立即啟程返國。儘管如此,這支12人的中國考察團仍舊對當天的行程頗有興致,波昂的優美景色更是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中國考察團的成員包括學術界、氣象局和商界的風能專家。把握在德國的最後一日,考察團參觀了波昂和科隆近郊的德國尤利西(Jülich)能源和氣候研究所、風能測試公司格雷芬布羅伊希(Windtest Grevenbroich)和希爾興巴赫社區風電廠(Hilchenbach Community Windfarm)

受大雨的影響,參觀行程並不順利,有些人更因為旅行的疲憊呵欠連連。但在聽取各機構的發展簡報時,各國的專家仍認真提問,並拍攝各式風電設備作為回國後的參考資料。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副秘書長沈德昌表示,德國和丹麥所設計的大型風電機組有許多值得中國作為借鑑之處。德國的風電機沒有齒輪箱,也不使用稀有的材料,大幅降低了機組故障率以及後期保養的支出,有助於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他進一步指出:

"德國的風電發展很不錯,中國是這5、6年發展的非常快,而5、6年以前德國是世界風電的領頭羊。它的裝機容量和水準等各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國後來居上成為風電的製造大國,但在技術方面還應該虛心向德國、丹麥等先進國家和公司學習,從風電的製造大國轉向風電強國。"

來自各國的風電專家前往德國風電測試廠考察圖片來源: Yunching Chang

社區能源和公民投資

最令各國專家印象深刻的是位於波昂東北部紅發山脈的希爾興巴赫社區風電廠。該發電廠由社區居民集資建成,共有88名股東。建在山中高138米的5颱風電機能生產2350萬千瓦時的電力,足以供給6700戶居民的家庭用電。

負責籌劃興建風電機的紅發山風電力有限公司(Rothaarwind GmbH & Co.)主席普爾特(Günter Pulte)表示,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該公司也盡量減少建設風電機的過程中對山區自然環境所帶來的損害。印度風力協會主席蘭根(K. Kasthoori Rangaian)盛贊普爾特的理念是對社會的重要貢獻,而希爾興巴赫社區風電廠的運作模式值得全球倣傚。

紅發山風電力有限公司主席普爾特(左)和希爾興巴赫市長代表Klaus Stötzel (中)於市政廳向考察團解說風電建設成果圖片來源: Yunching Chang

沈德昌稱,中國的風電廠發展迅速,特別是新疆、內蒙古和甘肅地區的大型風電廠儼然已經成為中國風電的特色。他在參觀了希爾興巴赫的社區風電廠後表示:

"德國的(風電)特色是分散式的。像這個風電廠是5颱風電機,它也可以供周圍很多居民使用,而且這種集資的方式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有投資公司和國家來建風電廠,而德國是利用民眾的力量開發可再生能源。這幾天的會議收獲很大,特別是新的概念-社區能源。引導社區或公民來投資,發揮熱情積極建設風電廠,這是這次會議的亮點,也是今後值得發揚光大的地方。"

沈德昌認為中國也應該倡導社區風電,使民眾重視可再生能源,加速風能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副秘書長沈德昌認為中國也應提倡社區能源發展圖片來源: Yunching Chang

風電大國如何成為風電強國?

中山大學工學院風資源研究中心副教授鄧院昌則認為,中國的風能設備和技術發展並不輸德國,兩國最大的落差在於民眾對建設可持續發展能源的意識。

"不光是德國的風電,德國整體給人一個印象,就是做事正規。大家齊心協力的朝一個目標走,我覺得其他方面倒沒什麼,就是做事比較認真,他們有較專業的精神。但是現在國內(設備和技術)也都差不多跟上了,尤其是在風電這一塊,包括我們今天看到的測試中心,中國也在建,而且基本上都有了,這種山上的風電廠比德國還多。但是他們的意識,比如普通市民的風電意識會比我們在中國強,所以做項目會比較容易,尤其是社區風電方面肯定是要全民參與的。"

考察團在離開希爾興巴赫前邀請當地的市府人員和普爾特前往中國參觀當地的風力設備發展。普爾特幽默地表示, 他的主業是農場主, 無法離開家太久, 因為他農場中的75頭牛每天都要喂上兩次。

作者:張筠青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