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309 Kosovo Völkerrecht
2009年3月24日1999年3月,汲取了克羅埃西亞和波士尼亞戰爭教訓的北約在法國和談失敗後當即決定,阻止"種族清洗活動"的再度發生。
當時北約秘書長索拉納首次下令歐洲軍團總司令卡拉克展開所謂的"域外行動"。這是北約歷史上的首次"人道干預",由此踏上了國際法的新大陸。批評家們指責北約破壞了國際法,因為北約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的具體授權。此外,北約首次跨越了自己的疆界,侵犯了南斯拉夫的領土完整。
但支持者們則認為此次行動建立在聯合國安理會一系列決議基礎之上,是合法的,只是聯合國安理會無力將自己的要求付諸實施。聯合國要求貝爾格萊德撤兵,停止在科索沃的戰鬥。但由米洛舍維奇領導的政府則拒絕接受聯合國的要求,導致北約在緊急救援的框架下進行人道干預。在戰爭開始後,支持者們認為,在短短的數星期裡,80萬無辜百姓遭驅逐或是被迫逃離家園是此次行動合法的理由依據之一。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當年6月締結和約之後不久便返回了自己的家鄉。
格拉茨國際法學家約瑟夫‧馬爾科認為,儘管北約進駐科索沃暴露了國際法的缺陷,但對國際法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科索沃個案是完善國際法的一個轉折點。毫無疑問,由於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每每遇到危機時,聯合國安理會的行動能力就會受到影響。而北約的人道干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人們對不干預別國內政議題展開認真討論。"
儘管如此,馬爾科認為,國際法亟待完善,亟待明確各項條款。„1999年的事情關係到北約的人道干預是否符合國際法。直到今天,我認為,這是一個亟待澄清的問題。"
至少人們應通過激烈討論,澄清這樣一個問題,那便是,是否只有在保護本國居民的前提條件下,國家才能夠享有主權。如果小數民族或少數宗教信徒遭迫害,那麼這些國家就無法享受其主權要求,但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國際法是建立在平等主權國家的基礎之上的,危機時期,這些國家受到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保護。"
慕尼黑巴爾干問題專家弗朗茨-羅塔‧阿爾特曼則指出,個別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比如俄羅斯,在喬治亞省份南奧塞梯一事上使用雙重標準。馬爾科表示相關辯論的關鍵在於,明確定義什麼是種族大屠殺,究竟每天有多少人被殺害才能將其稱為種族大屠殺。慕尼黑巴爾干問題專家弗朗茨-羅塔‧阿爾特曼認為,從勢態發展的角度來看,南奧塞梯與科索沃不是同一性質的問題。 „人們迫使科索沃政府滿足必要的標準,尤其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少數名民族權利。這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都無從談起。喬治亞人遭驅逐,肇事者卻沒有任何憐憫之心。"
作者:Fabian Schmid/祝紅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