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索沃獨立五周年

2013年2月17日

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慶祝獨立5周年。不過這個前塞爾維亞省份的局勢仍未平靜。尤其是北部地區。本台記者親訪米特羅維察。一條伊巴爾河把該城分為南北兩個區,兩岸居住的塞族和阿族人民依舊"勢不兩立"。

Wer hat das Bild gemacht?: Annette Streicher Wann wurde das Bild gemacht?: 1.2.2013 Wo wurde das Bild aufgenommen?: Mitrovica, Kosovo Bildbeschreibung: blockierte Brücke in der geteilten Stadt Mitrovica
圖片來源: DW / Annette Streich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每天上班路上,霍季奇(Adrijana Hodzic)都會從一輛坦克旁邊走過。這輛坦克位於米特羅維察市(Mitrovica)城北的市政府門前。國際駐科索沃安全部隊(KFOR)的任務是保護這座科索沃市政府免受政治極端分子的襲擊。大部分住在科索沃北部地區的塞爾維亞人以及居住在米特羅維察市北部地區的人民,既不承認科索沃政府,也不承認設置在這裡的市政府。

國際駐科索沃安全部隊的坦克圖片來源: DW

這些人感受到,他們的態度得到了位於貝爾格萊德的塞爾維亞政府的支持。該政府依舊拒絕承認科索沃的獨立。霍季奇說:"這裡簡直是一個沒有法制的地方。我們知道,在米特羅維察北部地區肯定存在一些組織,這些組織企圖不惜任何手段阻止科索沃的獨立。這種持續的緊張局勢,讓人們感到在這裡的生活筋疲力盡。"

伊巴爾河把米特羅維察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塞族聚居區,南部為阿爾巴尼亞人聚居區。現今,架在伊巴爾河上的大橋已經被堆積的碎石和混凝土塊封鎖近兩年了--這座大橋無疑是這個常年存在的科索沃衝突的一個歷史見證。而作為一位年輕的母親,霍季奇完全不能理解這種仇視情緒。對於她來說種族差異並不重要。她既不認為自己屬於阿爾巴尼亞一邊,也並不屬於塞族一方。面對記者的問題"您是屬於哪一個族裔群體的?"她拒絕做出回答。

霍季奇正在接受本台採訪圖片來源: DW/V. Filaj-Ballvora

老死不相往來!

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說,兩個族裔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並不容易。不過還是有著積極的事例,比如一個主題為"搖滾學校"的音樂學校: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在這裡共同學習音樂。23歲的大學生紹利奇(Aleksandar Solic)在課余時間這裡教音樂。在大學裡他讀經濟,是一位音樂發燒友。有的時候他感覺,阿爾巴尼亞族和塞爾維亞的青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裡:"兩個族裔分別發展出一種隔閡心態。都對對方採取關閉的態度。"

紹利奇計劃:和在伊巴爾河對岸的阿爾巴尼亞朋友們共同建立一個社團。可是:"目前這個目標還完全不能實現。兩邊對對方都存有懼意並且有仇恨感。受到宣傳鼓吹的影響,兩族人們都對對方敬而遠之。"

不過至少他可以和"搖滾學校"的朋友通過電子郵件或者是以Facebook的形式保持聯絡。但是儘管在社交網路上,在阿族和塞族青年之間也鮮少見到互動的積極性。阿爾巴尼亞人、來自數學系大學生,居住在米特羅維察市南部的裡諾爾(Rinor)說道:"在網路上有太多被發表的侮辱對方的貼圖或者是評論--無論是塞爾維亞方還是阿爾巴尼亞方面。"

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青少年可以在「搖滾學校」共同上音樂課圖片來源: DW

兩方的年輕人們只有在一件事上存有共識:對美好的未來憧憬。在這個2008年才建立的,歐洲最年輕的國家裡,國民的平均年齡為25歲,而他們中近一半的人口都是失業的狀態。他們每天的生活費不到2歐元。裡諾爾說:

"跟以前沒有什麼區別,舊系統的掌權人依舊大權在握。他們不惜任何代價,牢牢抓住自己的地位,根本不想推行改革,改善現狀。我們本來希望,在獨立的科索沃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前景。"

他認為,除了已經獲得獨立之名外,這裡的人們一無所有。

作者:Vilma Filaj-Ballvora 編譯:文木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