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穆迪下調中國信評 藍籌股跌至近5年新低

2023年12月6日

在房企暴雷、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未解的狀況下,中國5日遭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信用評級展望為「負面」,讓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隱憂再度浮上檯面。但中國財政部回應稱中國的「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穆迪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房地產開發商違約、地方政府債務等問題,讓國際信評機構下調了中國主權債券的信評展望。圖為位於深圳的恆大公司大樓。(資料照)
房地產開發商違約、地方政府債務等問題,讓國際信評機構下調了中國主權債券的信評展望。圖為位於深圳的恆大公司大樓。(資料照)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信貸評級機構穆迪(Moody's)週二(12月5日)將中國的主權債券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對中國各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的財政壓力和房地產業危機,再度發出警示。

穆迪聲明提及,北京政府出手救助銀行與地方政府的必要性,對於中國財政與經濟「構成下行風險」,亦顯示「結構性、持續低迷的中期經濟成長相關的風險」升高。

消息一出,香港恆生指數、滬深300指數5日皆下跌約1.9%。6日,中國的藍籌股價下滑至近5年的最低點。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首席亞洲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向路透社表示,穆迪此舉實際的投資影響「相當有限」,一部分是因為外國投資人持有的中國國債相當少。市場接下來將關注中國本月將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訊號。

評級展望下調 長期信評不變

2017年,穆迪把中國的信用評級從Aa3降為A1,比最高的評級Aaa低了四級。本週二下調評級展望的舉措,是穆迪6年來第一次調整對中國的評級,但對中國的長期債務信評仍維持A1,代表中國經濟吸收衝擊的能力仍高。

從歷史上來看,約有三分之一的債券發行人在被評為「負面」展望後的18個月內,信用評等遭到降級。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A1在「投資級」層面仍然夠高,這次評等展望下調不太可能導致全球基金被迫拋售。

對於中國經濟成長步調,穆迪估計2024年與2025年會放緩到4%,2026年至2030年則將降為平均3.8%。該機構指出,「弱化的人口結構」可能導致中國潛在的經濟成長在2030年之前,衰退至3.5%左右。

3月的「兩會」之後,北京政府將2023年經濟成長目標設為5%;多數西方媒體及專家認為,今年「保五」的目標仍有望實現。

中國財政部對穆迪的舉措表示「感到失望」,稱穆迪「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財政可持續性等方面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據中方新聞稿說法,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動能減弱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方新聞稿稱,「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制度體系已經建立,地方政府違法違規無序舉債的蔓延擴張態勢得到初步遏制」。

增發國債能否刺激經濟?

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告指出,財政部將透過該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發行人民幣國債,這批國債規模為100億元,將於12日投標、14日交收。

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10月罕見在「兩會」以外的時候通過調整中央預算,批准增發1兆元人民幣的國債,將全數以轉移支付的方式提供給地方使用,且「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據中國官媒報導,財政赤字將從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上限提高為3.8%。

雖然官方名義上,增發國債是為了支持夏季洪災後的重建,但部分觀察認為這實際上是為振興經濟而推出的財政刺激措施。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10月曾向彭博社表示,此計劃規模不大,但影響會很大。澳洲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經濟學家胡偉俊則認為,此舉達不到先前專家所說、中國迫切需要的刺激類型:直接或間接促進家庭消費。

彭博社10月曾披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任內首度視察了央行。圖為習近平11月在舊金山出席APEC峰會。(資料照)圖片來源: Yomiuri Shimbun/AP/picture alliance

萊利公司(B. Riley)的首席市場分析師霍根(Art Hogan)向路透社指出,中國經濟當前困境若持續到明年、且找不到刺激經濟成長的正確方案,「將對全球經濟構成問題,可能會是個阻礙」。

不過,大和資本市場公司(Daiwa Capital Markets)研究部主管史庫魯納(Chris Scicluna)預期,中國當局不會因外國機構評等而推出更積極的刺激經濟行動。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年因新冠疫情時期的封控、房地產開發商接連爆雷違約等問題,對債務纏身的地方政府帶來更沉重的負擔。一般分析認為,中國的外債比例低,債務問題主要在於內債。有觀察指出,北京需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從過度仰賴債務推動的投資模式,改變為以消費需求為主。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中國各地方政府的債務已達92兆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經濟產出的76%,高於2019年的62.2%。

不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今年11月底稱,2022年末為止政府整體債務餘額約為國民生產總值的50%;依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的78%總債務率,G20國家約為94%,中國政府的整體債務在國際水準處於中低位,「只有少數省份在還債時會遇到困難」。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