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健康

第二波疫情已經到來?

Gudrun Heise
2020年8月8日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令人措手不及。雖然一些國家初戰告捷,但目前,病毒的傳播勢頭依舊不減,有可能導致發生第二波疫情。

Coronavirus- COVID-19 - Mikrografi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iaid

(德國之聲中文網)早在幾個月前,病毒學家就已預計會有第二波新冠疫情出現。違反防疫規定的人越多,發生第二波疫情的風險就越大。現在,預言似乎成真。

多國不再嚴格執行防疫限制措施。德國、西班牙和希臘皆屬於最早放寬限制的歐洲國家。世界衞生組織曾警告說,新冠病毒可能永遠不會完全消失。該組織強調,如果人們掉以輕心,恢復常態,有可能面臨嚴重後果。

不少國家的商店和飯店重新開張。以澳洲为例,夜店和酒吧的客人感染病例增多後,坎培拉政府再次收緊了限制措施。

不少國家的商店和飯店重新開張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J. Nacion

人們愈加渴望旅行,這也是感染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太多的人聚集在過小的空間裡;派對也再次舉行。世界各地的感染風險都在上升。7月底,德國感染人數劇增。再生傳染數R值也呈回升趨勢。

R值(再生數)

R值代表每名感染者平均傳染的人數,該數值可幫助衞生機構更好地預測病毒傳播模式。例如,如果R值為3,則意味著一名感染者將再傳染3個人。如果R值為1,則感染率基本保持不變。德國7月底的R值上升到1以上。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在大流行病尚未結束的情況下,遊客出現扎堆現象。

圖片說明:毫無顧忌:遊客在馬略卡島上盡情享樂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Wrobel/Birdy Media

如果感染人數下降,則代表應對疫情獲得初步成功。但是,如果情況相反,R值上升,這可能意味著第二波疫情來襲。美國和巴西的感染人數近來增長尤為迅猛,印度和南非緊隨其後。僅在巴西,已有超過200萬新冠確診病例。根據巴西衞生部的數據,截止7月底已有260多萬人被感染。

第二波疫情

國際上目前對於第二波疫情的定義尚未有統一標準,世界衞生組織也沒有明確的指導方針。世衛組織發言人林德邁爾(Christian Lindmeier)在回復德國之聲的電子郵件中寫道:"該術語(僅)指最初疫情減緩後發生的新疫情。這同樣適用於'第三波'。"

在大流行病爆發之初,病毒學家已經提醒要避免再次發生大規模感染,並呼籲人們不要將感染人數下降視為放鬆警惕的通行證。 科學家正在將新冠病毒與1918年至1920年肆虐全球的西班牙流感進行比較。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顯示,那場流感曾在世界範圍內奪走了2000萬至5000萬人的性命。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數千萬人喪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那場大流行瘟疫共出現三波疫情。第二波比第一波嚴重得多,造成更多人死亡。在各個階段之間,病毒發生了變異。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可能是這種情況。

病毒發生變異怎麼辦?

每種病毒都可以變異,即發生變化。最理想的情況是突變使病毒弱化。這意味著它的危險性降低,受害者人數也會減少。這種情況發生的前提是許多人對病毒產生了免疫力。研究人員目前尚不瞭解新冠病毒是否屬於這種情況。

人類對大多數病毒都可以產生免疫力。感染後的人體會產生抗體,如果這些抗體能成功抵抗病毒,被感染者就會對相應的病毒具有免疫力,因而免受病毒的再次傷害。

然而,人們尚不清楚這一點是否也完全適用於新冠病毒。越來越多的病例表明,一些新冠感染者在幾個月後就不再具有任何可檢測到的抗體。這可能意味著他們可能會再次受到感染。專家可以通過血清檢測確定某人是否已產生針對該病毒的抗體。但是,這類檢測無法確定此人是否對該病毒具有免疫力以及免疫力的持續時間。科學家正試圖解答這些問題。

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不斷聽到有人建議實現"群體免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遏制這種疾病。一般情況下,當很高比例的人群已經免疫時,便會產生群體免疫,病原體由此無法再迅速傳播。大約70%至90%的人口必須對病毒免疫才能阻止它繼續傳播。

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近日發表了一項關於群體免疫的研究表明,針對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將"難以實現''。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西班牙衞生部和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參與了這項研究,這是迄今 (ZH): 第二波疫情已經到來? 為止在歐洲進行的最大規模的抗體研究,涉及6萬人。調查顯示,只有約5%的西班牙人形成了針對該病毒的抗體。

病毒喜冷怕熱

病毒喜歡寒冷的環境。這就是為什麼在低溫的屠宰場中多次爆發新冠疫情的原因之一。通常而言,天熱的時候病毒傳播速度放相對緩。因此,在溫暖的季節,病毒感染人數相對較少。除此之外,如果室外寒冷,人們在室內的時間會增多,而室內的空氣流通要少於室外。這意味著載有病毒的氣溶膠(微小的空中飛沫)則更容易傳播。

大流行開始時,專家認為新冠病毒是通過較大的飛沫傳播的,例如咳嗽和說話產生的飛沫,另外,接觸被新冠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也能導致人患病。但是我們很快便瞭解到:該病毒還可以以氣溶膠的形式在空中徘徊並以這種方式傳播。

乾燥而寒冷的室外也是病毒存活的理想條件。氣溶膠此時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要比溫暖的天氣中長得多。然而,任何時候都要採取防護措施,畢竟,北半球的冬季尚未開始。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