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80708 klimawandel deutschland

Cajo Kutzbach2008年7月11日

歐洲和德國設定的氣候保護目標是,把氣溫上升控制在兩個攝氏度以內。而要達到這一目標,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不能超過一噸。非洲的人均排放量已經達到了這個指標,而發達工業國家則必須將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二才能完成任務。這是否能夠實現,怎麼實現呢?歐盟能源委員皮巴爾戈斯前不久訪問了德國太空中心。在其位於斯圖加特的熱動力技術研究所內,皮巴爾戈斯瞭解了相關研究項目。

讓太陽能代替石油圖片來源: AP

德國太空中心負責外層空間的科學研究,因此擁有關於地球日照的豐富數據。隸屬於該中心的熱動力研究所多年來一直致力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太陽能。其中當然包括存儲,轉化和傳送能源的相關技術。為了驗證將全球變暖控制在兩攝氏度以內的政治目標是否現實,該研究所目前正在進行一項研究,課題是在全球十個不同地區如何達到這一目標。

系統分析和技術評估部主任克萊維特博士表示,節約能源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因為節能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最低:"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層面,我們在這裡還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我們必須更加節約,更加有效的利用能源。在不對生活品質造成重要影響的前提下,就可以節約很多能源。這是基礎。如果我們不從這裡開始的話,也無法達到目標。"

也就是說,發達國家不用擔心舒適的生活一去不返,發展中國家也不用害怕自己的經濟發展受到影響。但是,為了達到2050年的氣候保護目標,必須盡量使用包括光電技術,海洋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緩,"現在還為時不晚。但是時間已經跑在我們前面。2050年聽起來還很遙遠。但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具有延遲性的系統。能源領域內的投資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收到回報。發電廠的生命周期是四十年,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如果建造一座發電廠的話,到2050年,它還會在那裡。我們真的必須現在就採取非常手段。"

西班牙南部的太陽能發電站圖片來源: DW / Leidel

發達國家的大型發電廠都配備龐大的冷卻塔,用來消除多餘的熱量。為了更好的利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余熱,必須在全國範圍內分散修建小型電廠,以便臨近地區能夠利用余熱進行工業生產或者用作取暖。但這就需要一個完全不同類型的電網設施。不過,要利用可再生能源也必須修建新型電網,因此這些設施不會浪費。此外,新的電網系統必須智慧型化,以盡可能減少電能輸送過程中的損耗。克萊維特博士說道,"我們的願景是,擁有一個跨歐洲的聯合體。我們歐洲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但分佈不均。北歐風能和水能充沛,南歐和北非則有豐富的太陽能,我們必須共同利用。這樣一個網路今天還不存在,需要新技術的支持。比如高壓直流輸電能夠保證電能在損耗極低的條件下長距離輸送。這樣將北非潛力豐富的太陽能以非常低的價格傳送到歐洲電網就成為可能。這樣可以彌補北歐風能的不足之處,共同保障能源供給。"

不同種類的能源和不同的消費者在這樣一個聯合體內取長補短,這要比現在各國獨立電網內進行類似工作容易的多。這樣對儲存技術的依賴也會比較小。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那些現在看來毫無價值的荒地,比如北非的部分地區。在那裡,大型太陽能電廠可以日以繼夜的運作。"我認為,北非擁有非常高的太陽直射光線,因此適合使用大規模集成太陽能熱力電廠。這樣就能收集投射到地面的太陽光線,製造水蒸氣,然後驅動傳統意義上的熱力發電廠。也就是說,用太陽能取代傳統的煤炭,但是驅動同樣的發電機組,就如同在傳統發電廠那樣。還可以將熱量轉換為電能儲存起來,這樣就形成了可以調控的太陽能電廠。"

這一嘗試徹底擺脫了核能的束縛。不過,要真正實現這個想法還需要數十億資金的投入。不過誰能夠及時研發相關技術,那麼很有可能在20年後就獲得盈利,正如德國在環境保護技術方面的先例那樣。

對於德國而言,從化石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還有一個好處,可以減少環境和健康損害。折算下來,在環保健康方面的收益比開發可再生能源所付出的投資還要更多一些。

不過,正如人們知道節能燈泡雖然價格稍高,但從長期來看可以節能省錢,儘管如此,大家在掏錢購買的時候總是有點猶豫。政治家們在為了可再生能源進行投資和合作的時候也顯得踟躕不前,"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建設基礎設施。與其說這是一個技術問題,不如說是政治問題。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