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紅線再收緊 港自決派議員參選村長遭禁

Phoebe Kong
2018年12月6日

香港政界禁止參選再增一例,參選紅線首次由立法會蔓延至基層村長選舉,並祭出「隱晦」的理由。有香港前高官向德國之聲表示,此例影響嚴重,政治審查的之手所到之處已超離底線。

Hongkong 2016 | Eddie Chu Hoi-dick, Aktivist und Rechtsanwalt
朱凱迪批評當局「夾硬」向參選者做「思想檢查」,把北京的政治邏輯引入香港。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

(德國之聲中文網) 香港「自決派」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報名參與鄉郊代表選舉,港府12月2日宣佈他不符參選資格,理由是他「隱晦地」支持港獨作為選項。

此前,負責把關確認參選提名選舉主任,要求朱凱廸回答一系列有關政治主張和中港主權關係的問題。對於是否支持港獨作為自決選項,朱凱廸這麼回答﹕「我認為,和平主張港獨是港人受《基本法》保障的權利。」

不過,選舉主任認為朱凱廸有意迴避問題,轉移焦點至他人的言行。當局最終裁定他的提名無效,即是沒有資格參選,並解釋「朱凱廸的回覆,經客觀考慮後,可理解為他是透過行使所謂和平主張港獨的權利為名,從而隱晦地確認為他支持獨立是香港人的一個選項。」

對於是否支持港獨,朱凱廸回應當局時重申﹕「我自己當時至今的立場都是,我並不支持港獨,但我認為香港人應該決定自己的命運。」儘管如此,選舉主任仍然認為其立場「令人質疑他是否真誠地擁護《基本法》」。

不反對港獨就是「隱晦地」支持這個選項?在香港人連沉默自由也被削掉時,不少人擔心有關參選權和言論自由的限制將愈加收緊。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

剝奪沉默的自由

香港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接受德國之聲訪問,他認為這次雖然只是低層選舉,但影響非常嚴重且深遠。 「這次的理由是,你不反對(港獨)就等於支持,這界線已超離正常的法治準則。」他認為﹕「絕對違背香港一向奉行的法治原則,包括疑點利益歸於被告、嫌疑犯擁有沉默的權利。這違反一般人理解的言論自由,包含保持沉默的自由。」

在短短兩年間,香港多名非建制派人士被剝奪參選權利,受影響的政治光譜愈來愈闊。朱凱廸競逐的鄉郊代表等同村長,是香港最基層的民意代表,更重要的是,此公職不受《基本法》的宣誓條文規管。

王永平和部分法律界人士皆認為,朱凱廸的立法會議員資格從未被質疑,政府現在卻突然禁止參選,在法理上站不住腳。他質疑,港府或為了奉迎和揣摩中央,才在選舉審查上「寧濫勿縱」。

無極限的紅線?

「紅線不但不斷向下伸延,根本不知道它停在哪裡,下次用什麼理由。」王永平形容,審查已經到了無極限的地埗﹕「以後所謂的政治審查會否不只適用於參選人,而是套用在香港人本身?將來會否要求港人表態反對港獨自決,否則等於港獨分子犯上官非?紅線愈來愈紅,底線愈來愈低,但不知道低到何處,這是最恐怖的地方。」

在殖民地政府公務系統出身的王永平,是香港首兩任特首的問責班子一員,領導香港十多萬公務員。他批評,港府利用中層公務員進行政治篩選非常荒謬﹕「現在每個選舉主任挖盡心思,揣摩政府的政治決定,搬出這種匪夷所思所謂『隱晦』的說詞是掩耳盜鈴,這已經破壞我一向認識的香港公務員政治中立制度。自己人摧毀自己的高度自治,更加令人擔憂。」

兩年來,香港多名被指支持港獨或自決的人士被禁止參選。青年新政游蕙禎是最早被取消當選資格的立法會議員,圖為2016年她在立法會宣誓時展示「香港不是中國」旗幟,成為當局褫奪其議席的理由之一。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

爭議或由法庭定奪

朱凱廸早年活躍於香港保育運動,2016年首次參選立法會即以8萬多票當選,成為得票最高的民選「票王」。他與香港眾志羅冠聰、劉小麗同屬「自決派」,主張港人以「民主自決」方式決定前途,後兩者被港府以宣誓不當為由取消議員資格。

選舉主任引述三人在2016年公佈的共同聲明、朱凱廸發表過的文章,內容提及他支持「香港獨立」作為港人自決前途的選項之一,並倡議突破《基本法》框架討論香港主權問題。

朱凱廸表明,會考慮循司法途徑挑戰政府的決定,稱選舉主任無權作任何形式的政治篩選,亦違反香港人權法。他表示,同樣的政治立場,經過兩年後成為不能參選的理據,反映政府把法律作為打擊政敵的工具。 「就算我之後再不能進入體制推動香港民主,也希望香港人不要輕言放棄,繼續在不同崗位奮斗。」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被問到會否興訟覆核朱凱廸的議員資格,她說政府沒此計劃。 「現在要處理的是鄉郊代表選舉的事,選舉主任已作出決定,目前沒有計劃去處理另外的事。...我們支持選舉主任作這個決定,亦認為他審慎行使他在法例之下的權力和履行他的責任。」

李芊/夏立民 (綜合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