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紅衛兵道歉促「文革」再反思

2013年8月9日

自《炎黃春秋》雜誌今年第6期刊登「文革」時期一個紅衛兵的道歉廣告以來,《南方周末》、《瀟湘晨報》、《新京報》等媒體先後刊發紅衛兵的懺悔故事。

Ein junger Rotgardist mit Megafon spricht im Januar 1967 zu Passanten. Er trägt wie alle Angehörigen der Roten Garde auf Anordnung von Mao einen Mundschutz gegen Grippe. Die Große Proletarische Kulturrevolution wurde im Winter 1965/1966 von Mao Tsetung eingeleitet und dauerte bis 1969. Foto: Ian Brodie +++(c) dpa - Repor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8月7日出版的《新京報》講述了一個女人在"文革"中的悲慘遭遇。1970年2月,方忠謀在家中表達了批評毛澤東、支持劉少奇的意見,被丈夫張月升和兒子張紅兵舉報,兩個月後被槍決。

張紅兵回憶說,他和父親在舉報說,就知道母親將被槍斃。他眼睜睜看著"軍代表和排長進來,對著我母親就踹了一腳,她一下跪地上。然後大家像捆粽子一樣,把她捆了起來",但他當時並不後悔,"而是覺得家裡出現了一場階級鬥爭,我和父親站穩了立場,我們的政治表現經得起考驗"。

直到中共批判"四人幫"之後,張紅兵才直到自己錯了,開始了內心的痛苦掙扎,最近決定公開懺悔。

今年第6期的《炎黃春秋》雜誌刊發的一則"鄭重道歉"廣告,"文革"中的紅衛兵劉伯勤通過廣告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鬥、抄家和騷擾的眾多師生、鄰裡道歉。他在道歉廣告中說,"垂老之年沉痛反思,雖有'文革'大環境裹挾之因,個人作惡之責,亦不可泯。"

6月20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刊登文章《我也來道個歉》,作者宋繼超為河北邯鄲市委宣傳部退休幹部,稱讀了劉伯勤的道歉廣告後百感交集,也想道個歉,"跟初中時的語文老師郭楷說聲對不起"。他在1966年揭發郭楷老師的"反動言論",導致其遭受批鬥,備受磨難,未滿60歲就離世了。

7月20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再次報導,北京文化研究者王克明歷時5年,遍訪民間,搜尋了一份"文革"懺悔者的名單,共計32人。這些昔日的作惡者選擇寫下罪行,準備結集出版,以尋求寬恕。

7月27日出版的《瀟湘晨報》報導,湖南退休教師溫慶福登報就"文革"中參與批鬥同事致歉。今年已經87歲的張瓊英,曾是益陽市三中教師,"文革"中受到抓捕和批鬥,溫慶福是參與者之一。

張紅兵因母親在家中表達了批評毛澤東、支持劉少奇的意見而告發她,母親兩個月後被槍決圖片來源: AP

反思"文革",前進還是後退?

歷史學者、《炎黃春秋》編委雷頤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文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浩劫,中共在歷史文件中已予以否定。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社會對"文革"有過一陣反思,但是還沒有深入即被中止。現在研究"文革"受到很大的限制,相關書籍必須報批才能出版。這導致人們對"文革"逐漸淡忘,有些年輕人不知道歷史真相。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式否定文化大革命,將文革定性為"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動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但是,官方一直壓制對於"文革"的深入反思。雷頤說,官方否定"文革",是希望大家忘掉歷史,不再計較,"往前看",只是抽象地反思,具體的罪惡很難說出。

雷頤說,很多人寫"文革"回憶,不是為了懺悔,而是為自己辯解。因此這些個人懺悔很有意義。它們和制度反思可以互相促進,相輔相成。他希望能通過個人懺悔激發集體反思。

2013年1月,習近平在中央黨校講話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期,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兩個時期不能相互否定。習近平對毛澤東時期的肯定,被外界質疑為"文革"翻案。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鬥批評說,"新領導人肯定前三十年,對整個國家存在危險,因為當前中共對毛時代的錯誤反省不夠,毛時代的種種錯誤至今沒有公開披露檢討","'文革'從來沒有結束過,不僅在重慶重演,目前社會很多做法也都是沿襲文革做法,比如人治、發文件治理、個人崇拜等"。

紅衛兵的懺悔故事在中國網路上激起很大的反響。作家章詒和對此現象的評論被多次引用:"這種對生身父母的無情與絕決,對政治、對政治運動的嚮往與狂熱,都是毛澤東以革命的名義捉弄孩子,扭折天性的結果。"

有人進行更加深入的反思,網民"咖啡甜甜的"說:"是誰把好好的人變成了畜牲不如的東西?文革當然是一個因素,但僅僅是文革嗎?即使文革前流行的革命價值觀,從本質上,都是反人性的"。

網路上也有很多人肯定"文革"的聲音。一個叫"帥哥叮當當"的人在新浪微博發表了很多評論,認為"文革"被人歪曲了,事實是那時候老百姓日子很好過,當官的受到監督,都很客氣。方忠謀錯在"介入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之間的恩怨,我不表同情"。

雷頤認為,在反思"文革"的問題上,中國面臨往前走還是向後退的問題。

作者:張平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