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合組織對中國環境的建設性深思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7月17日

周二(7月17日),經合組織發表了一份專門針對中國環境問題的調研報告。經合組織指出,中國的環境努力還遠遠不夠,關鍵是政策在地方層面上的貫徹不力。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對這份報告表態時,特別看重經合組織關於中國環保總局應該成為部的建議。德國之聲記者認為,中國雖然還不是發達國家,但長期看責任尤其重大,而提出這類建設性建議是好辦法。

中國的新舊「寶塔」圖片來源: AP

經合組織:關鍵在於地方層面的落實

在周二在北京發表的「中國環境績效評估報告」序言中,經合組織秘書長葛利亞說:「高速經濟增長、工業化和都市化,對環境帶來了嚴重的並不斷增大的壓力。這些問題對人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破壞,也使得自然資源面臨耗盡。」他說:「(中國)一些城市的空氣污染情況在世界上最差之列,三分之一的水系受嚴重污染,惡劣的居住和工作環境也導致了疾病和傷害。」

經合組織的報告認為,雖然中國已經實行了一些政策和經濟措施,但是「跟不上環境壓力的步伐,也不足以應付高速經濟增長引發的挑戰」。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並仍然是全球製造和使用最多破壞臭氧產品的國家。報告寫道,中國每單位經濟產值所牽涉的能源消耗比經合組織的平均數值高20%。此外,向北方調運水資源的「南水北調」工程也未必能應付需求。

這份報告說,在過去15年裡,中國經濟以每年平均10.1%的速度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按中國的目標,在2000至2020年間國內生產總值還要增4倍。但是,「對經濟的重視超越了掩蓋了環境方面的憂慮。」

報告對中國環保工作提出了51項建議,包括提高能源、水資源和其它資源的價格,以確實反映這些資源供應緊張。但是,報告說當局必須同時對貧困人口予以補助;增強中國政府對中國公司海外活動的環境監督;建議中國政府搞一份關於氣候變化的「國家要點計劃」;此外,報告也建議北京當局把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部級機構。

這份報告指出:「環境政策的落實中最大的障礙在地方層面上。」因此「需要大大加強監督、檢查和貫徹力度,創建一個獎懲更好結合的體系。此外,環境費用要使用得更有效益,環境政策工具要更有效力。」報告中還建議中國政府把環境法律規定搞成環保編碼(environmental code),更便於人們理解;要讓地方官員對環境問題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中國環保總局:升格成部是個好建議

經合組織這份中國環境報告的發布會是周二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商務部網站報導說,「 國家環保總局的領導和經合組織副秘書長Mario AMANO出席」了發布會,並同時召開了記者招待會。

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周健在記者招待會上對經合組織關於中國環保總局升格成部的建議時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好建議。「」這有助於加強國家貫徹全方位政策的能力。」

周健沒有說國家環保總局需要多長時間能變成環保部,轉變的過程會是什麼樣的。路透社說,各環境組織要求中國加強環保總局的權力,他們總局變部的轉變可能會在明年實現。

中國的環境問題受到世界的高度注意

前不久,荷蘭環境評估機構公佈說,中國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排放大國。但經合組織在這份報告中並沒有肯定荷蘭機構這個說法,而仍說中國在這方面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

但是,經合組織專題研究一個非經合組織國家的環境問題,可見經合組織成員國們對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重視到了什麼程度。前不久,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中按中國要求刪除了每年有約75萬中國人死於空氣污染的數字,其中有35至40萬是由於室外空氣污染、30萬由於室內空氣污染原因而死亡;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有16個在中國。

經合組織在其2007年實情書(Factbook 2007)環境章關於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節中這樣寫道: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從1971年來增加了88%,從現在到2030年估計還要再增52%。1971年時,現在經合組織成員國要對全球排放量的66%負責;2004年時,這些國家對全球排放量的責任降到了49%,到2030年時將進一步降到38%。「在非經合組織國家中最大的增長產生於亞洲,其中中國的排放在1971至2004年間以平均每年5.5%的速度增長。」

在環境保護、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中國的潛在作用的確是驚人的。僅拿汽車擁有量說事:前幾天奧地利媒體還樂滋滋地講,中國人均汽車擁有量還只相當於奧地利的23分之1。可是,中國這個市場的發展多快啊。倒退20年,中國還沒有私有汽車一說呢,連高速公路也沒有。如果中國在幾十年內達到奧地利的人均汽車擁有水準,也就是說汽車保有量達到現在的20倍(且不計人口增長因素),現在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已經佔據世界第二個位置的中國會讓世界的排放總量達到什麼程度呢?簡直讓人都不敢想。

因此,世界對中國的環境保護問題如此重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中國今天說,排放的責任主要在工業國家,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幾年後恐怕就沒法這麼說了。不承諾可能達不到的目標,也許無可厚非;但是最大限度去地達到某個目標更重要。作為人口大國和經濟高速發展國家,中國和印度等的世界環境責任非常之大,經濟總量和排放總量的幾乎「無限大」前景必須跟使之盡可能「無限小」的政策措施和規劃標準結合起來。一個排放增加十幾倍、二十倍或哪怕幾倍的前景是地球上任何人都受不了的,當然包括廣大中國公民。

現在中國的自然災害已經非常嚴重了,這跟氣候變化環境污染關係甚大。還有很多人為污染,比如前不久的太湖和幾年前的松花江。一般的重視是不夠的。經合組織的這個報告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而不是一味地批評。這是一種建設性的、給人希望的做法。(平心)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