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利益與國際聲譽,不可兼得

2006年5月3日

伊朗核問題引發的國際衝突正在升級,擁有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此問題上的態度分外引人注目。中國拒絕對伊朗進行制裁或施加其它壓力手段,主張通過談判解決衝突。但是,正如法蘭克福評論報所說:

伊朗的核設備圖片來源: AP

「伊朗核問題使中國陷入了困難境地。伊朗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國之一。對北京來說,與這個政權保持良好關係具有戰略意義,特別因為中國在伊朗懷有宏偉的計劃。

然而北京也要考慮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和歐洲今天已經在大談『黃禍』,作為崛起的大國和經濟強國,中國被歐美一些人視為未來的競爭對手。所以北京必須注意,在伊朗核糾紛問題上不要一下子站錯了隊。中國領導人感受到來自西方的壓力,美國富有影響力的亞歷桑那州參議員麥克凱因威脅說,如果北京和莫斯科反對制裁,雙邊關係將惡化。『這當然會波及我們雙邊合作的諸多領域,美國國會將作出反應。』

中國外交官說,北京不願意伊朗成為核大國。但是中國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石油利益,直到最後一刻都會堅持談判解決問題。如果聯合國安理會就制裁問題進行表決,只要俄羅斯不使用否決權,北京也許不會抵制美國的方案。」

南德意志報的一篇評論也認為,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處於外交進退兩難的境地,該報寫道:

「一方面,中國領導人與伊朗保持良好關係,想繼續扮演可靠貿易夥伴的角色。去年,中國13.6%的進口石油來自伊朗。不久前,開采索列曼油田項目的第一階段開始,中國以75%的股份參與了這一項目。2004年10月,中國與伊朗簽訂了一項價值七百億至一千億美元的液化氣出口合同。此外,中國不想以同意對第三國實行制裁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北京把自己視為未來的大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從而可以成為一種與美國相反的模式。

另一方面,一個實現核武裝的伊朗不符合中國的利益,無論對全球穩定、還是對中國的能源進口來說,都是這樣。北京也害怕與美國鬧翻,如果中國反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包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石寅洪在內的一些專家認為,中國會試圖限制對伊朗政權採取制裁的範圍,但不會破壞制裁。」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