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轉型的風險

2013年8月2日

中共政治局會議研究經濟形勢,強調目前國內外經濟環境目前十分複雜,要求深化改革,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德語媒體指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成功與否將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命運。

--- 2013_04_03_BNE.psd

(德國之聲中文網)8月2日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發表文章,援引德意志銀行新近公佈的一份有關中國金融經濟現狀和發展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必須與迄今的發展模式告別:

「並非同過去的30年相比相對較低的7.5%的本年度經濟增長指標使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產生懷疑。引起更多討論的是中國經濟的新走向,許多經濟學家、分析家和業者都認為這一新走向是中國經濟所必須經歷的。德意志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政府必須在遠景上改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又需保障有足夠的增長,以確保社會穩定。德意志銀行中有人確信,中國將成功實現這一轉型。具體而言,迄今強調出口和投資的經濟需把重點轉向國內消費,因為,往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貿動力已因許多工業國家景氣疲弱而受到威脅。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已完成的投資量之大至少在可見的將來會減少有利可圖投資的潛力。

「在這條道路上無疑存在著風險。其中一個是人口。德意志銀行的報告指出,『中國在富裕以前就將老齡化』。當四分之一的人口超過60歲時,中國的人均收入在最佳情況下也只能達到工業國家比較值的三分之一。……

北京街頭一景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Larry Downing, Pool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報告,中國的增長機會在於進一步城鎮化和生產價值含量更高的產品,這是中國的資本所在。該報告相信,中國政府在出現景氣疲弱的情況下也仍具有資金和財政方面的行動空間。如果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中國的儲蓄者仍將有機會,只不過,股票的購買者必須比當年的繁榮時代更仔細瞭解個別企業的情況。」

中國增長模式多年裡成為西方研究對象圖片來源: DW

美國大學敲響警報

許多美國大學一再抱怨受到大規模駭客攻擊,其來源地據信多為中國;與此同時,校園內也一再發生外籍人員偷竊科技成果的事件,讓美國高校頗感困惑。8月2日一期的《新蘇黎世報》的一篇相關報導指出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上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美國社會曾出現對日本僑民偷竊美國技術情報的普遍憂慮;如今,對駭客的擔憂又是指向遠東,但是,在強調任何人不應因其來源不同而受歧視的國家,要解決相關問題孰非易事:

「中國和其他有著與政府關係密切的駭客的國家(首先是俄羅斯和越南)最想要的是科技成果,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醫學、生物學,當然還有所有軍事分支,都首當其沖。不過,科技間諜行為並不限於網路,傳統手段也在繼續被使用。今年4月,一名中國籍工作人員在威斯康辛大學被捕,原因是,他十分賣力地將一種尚處於研究階段的治癌藥物的數據發給了家鄉。這一事例凸現了眾多美國大學所處的一種兩難境地:一方面,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那樣,網路安全部門得到巨額經費,而且數量還在增加;另一方面,在數位世界不允許採取隔離措施。這不僅是因為,在『政治正確』的祖國任何人都不應因其出身地受歧視,而且,由於學費高昂,學生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

「中國有錢的精英們最願將自己的子女送往美國深造,通常是一次交清學費。目前,有20萬中國年輕人在美國就學。根據國際教育研究所提供的數據,中國在美學生數量連續第5年以年增長率20%的速度增加。某些富裕的中國人在孩子剛到10歲時就送入美國的寄宿學校,使他們從中學直到完成博士學位,都可以在奢侈的條件下樂享美國的知識傳承。『1968年代』的口號:『向機構進軍』,在中美競爭的今天有了一種全新的含義」。

讓美國頭疼的不只是來自中國的駭客攻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摘編:凝煉
責編:洪沙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