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綠色革命需要時間

2014年2月4日

霧霾、地下水有毒、土地污染:中國的環境正處於崩潰邊緣。北京政府雖然已經對環境污染宣戰,但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的天氣也有像本周伊始這樣,與挪威的天空一樣藍,像慕尼黑的空氣品質一樣好的時候。而且,這樣的好天氣不僅僅只有在大量中國人因為過春節離開大城市的時候才有。但同時天氣糟糕的時候也越來越糟。所以,當下在北京的年輕人之間很流行的一種做法是,用智慧型手機察看空氣品質,如果上海霧霾的更厲害,他們就會幸災樂禍的把這個消息發送到網路社群網站的朋友們那裡。這種針鋒相對的情況大多也只會持續幾天,最多只能持續到風向一變,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又超過上海的時候。

對於中國來說,能夠允許這種黑色幽默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進步。兩年前,政府還禁止了一切能夠反映空氣污染指數的手機應用程式。當時,政府把有毒的霧霾一會兒說成是大霧、一會兒又說成是水汽。而且,其他的一些與環境有關的醜聞,比如說食品中毒、飲用水受污染等方面的消息政府也是能藏就藏,能瞞就瞞。但時至今天,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了中國輿論關注的第一話題。官方報紙在社評中不斷鞭策政府,應該痛下決心解決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表態稱,不願意在犧牲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經濟。這只是隨便說說嗎?應該不是。習近平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關係到了政局的穩定。所以,本屆政府在不久前推出的五年計劃中,為環保方面的支出是前一個五年計劃的三倍。

上海的霧霾天,成為了北京人五十笑百的理由圖片來源: Reuters

利益集團成為環保阻力

從2014年1月開始,包括多家重點國有企業的15000家企業必須即時公示廢水和廢氣的排放訊息。就連一直持批判態度的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atural Recources Defence Council)也將此視為中國人在環保方面所奉行的最大力度的政策。本周伊始,中國政府宣佈了接下來必須要做到的幾件事情:政府將著眼於農業改革,提高食品安全品質。其中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對農業生產機制的改革。北京願意提供補貼,讓農業生產變得環保。除此以外,還將對農藥的使用進行嚴格監管。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以及工業生產危害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已經給中國帶來了太多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有大約330萬公頃污染嚴重的土地無法使用,這相當於整個比利時的國土面積。

至於新推出的政策是否能夠奏效,還需要時間來證明。雖然環保方面的規定變得越來越嚴格,但也會遭到許多利益集團的抵制。許多國有企業擔心,如果遵守環保規定的話,企業就會失去競爭力。另外,一些相對落後的偏遠地區政府幹部不甘心不能像20年前的沿海城市那樣大干快上,而必須更加緩慢、更加小心翼翼的推動經濟發展。

中國土地污染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圖片來源: STR/AFP/Getty Images

中國環保事關歐洲利益

另外一個相當明確的事情是:如果北京方面有決心改變現狀,需要為此付出高額代價的不僅僅是中國。我們歐洲人也必須為中國必要的改革措施埋單。我們購買的大多數廉價產品都產自中國。這些產品之所以能那麼便宜,是因為我們沒有為其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埋單。中國成功推行環保措施也意味著,我們的購買力將降低。我們必須對此做好準備。而這只是第二糟糕的情況。第一糟糕情況是,如果環境問題抑制中國經濟發展,我們的出口額就會大幅減少。這意味著:德國經濟界和政界的共同目標應該是幫助中國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這樣做不僅僅是出於環境上的原因,也出於經濟上的考量。

任何問題,到了中國都會有「中國維度」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如果沒有西方國家的幫助,這一原本就已經冗長的過程還會變得更加漫長。因為就算是中國政府像當前這樣使出渾身解數,也不太可能在幾年內解決這一問題。因為中國太大,人們環保意識的發展速度太慢。

像一個國家在其他領域,比如說教育、法制、社會等領域的大型改革方案一樣,環保也是如此:這樣一種深刻的轉型,不是幾個月或者幾年的事情,而是一代人的事情。德國也用了這樣長的時間讓魚兒重返原本被重度污染的萊茵河,讓魯爾區的空氣中不再有煤炭的味道。

作者簡介: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中國特派記者,暢銷書《金權中國》(Geldmacht China)的作者。他是德國最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從20年前開始生活在北京。

編譯:任琛

責編:張筠青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