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據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政府圈內人士向路透社表示,中國軍隊本周一在加勒萬河谷地區一處地點拆除了帳篷和設施,中方車輛繼而撤出該地區。此外,中國在有爭議的基阿姆溫泉地區(Gogra-Hot Springs)也後撤軍車。
據新德里電視台報導,中印雙方軍隊在加勒萬河谷都至少撤退了1公里,並建起了緩沖區。
6月15日,中印軍人在加勒萬河谷發生激烈流血衝突,造成20名印度士兵喪生。北京方面迄今沒有透露中方的傷亡狀況。
特別代表互通電話
據中國官媒本周一報導,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7月5日晚通電話,雙方就緩和當前兩國邊界事態達成積極共識,包括避免分歧上升為爭端,遵守兩國就邊界問題簽署的一系列協定協議,同意將通過特別代表會晤機制加強溝通,避免影響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的事件再次發生,繼續保持對話磋商,盡快完成雙方一線部隊脫離接觸進程。
報導說,王毅表示,"中方將繼續有力捍衛自身領土主權","雙方應始終堅持互不構成威脅、互為發展機遇的戰略判斷","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正確引導輿情民意,維護和推進兩國正常交往合作,避免採取將爭議擴大化、複雜化的做法,共同維護中印關係大局。"
在6月15日發生嚴重流血衝突前夕,中印軍隊舉行了高層將軍級別的談判,但沒有取得進展。據《印度時報》6月5日披露,印方在會談中提出希望兩國軍隊都從班公錯(Pangong Tso)左岸、基阿姆溫泉(Gogra-Hot Springs)和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地區的4、5個對峙地點撤出,並將後方增派的部隊、火炮和裝甲車通過分階段、可核查的方式撤走。6月12日,雙方將領再次舉行談判,但仍無果而終。
莫迪政府作出強硬反應
6月15日的衝突發生後,雙方在互相指責後雖承諾降溫,但其實仍在各自集結軍隊。伴隨著印度國內反華情緒高漲,印度總理莫迪關閉了象徵中印友誼的微博帳號,印度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宣佈禁止使用59款中國應用軟體。另據報導,印度當局還在審議對中國商品進行強硬制裁的措施。此外,印度近日還首次在聯合國對香港問題發聲。在日內瓦舉行的人權理事會會議上,印度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拉吉夫‧錢德爾發表了有關香港問題的聲明。
7月3日,印度國防部宣佈向俄羅斯購買軍火,加強邊防力量的計劃。同一天,莫迪總理出人意料地訪問位於喜馬拉雅北部山區的拉達克地區,看望了正在當地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的在印中邊境衝突中受傷的印度士兵。莫迪在對士兵們發表演說時說,士兵已向"企圖入侵的敵人作出適當回應","敵人已看到士兵們的怒火",並強調印度不會停止在邊境地區建路搭橋。據印度媒體報導,印度政府把這次莫迪訪問邊境的安排高度保密,直到最後一刻才公佈,此行是要向中國領導層發出強烈訊息,表明印度不會在衝突中輕易投降。
對於莫迪赴中印邊境地區考察,中國的反應明顯希望避免事態升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7月3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沒有使用強硬措辭,而是稱,"雙方應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共同維護兩國關係大局。印方不應對中方有戰略誤判。"
在7月6日中國外交部的記者會上,路透社記者就印度媒體報導,中方已將帳篷等設施從加勒萬河谷衝突地點回撤的消息向中方求證,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沒有正面回答,但稱,"中印兩軍於6月30日舉行了第三輪軍長級會談。雙方繼續推動落實前兩輪軍長級會談達成的共識,就一線部隊採取有效措施脫離接觸、緩解邊境局勢取得了積極進展。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實際行動落實好雙方達成的共識,繼續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保持密切溝通,共同推動邊境地區局勢緩和降溫。"
中印之間新近發生了幾十年來最為血腥的邊境衝突。那麼,這場衝突的歷史根源在哪裡?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Mustfa中印邊界總長近2000公里,另外還有12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存在領土糾紛。有領土糾紛的邊界涉及西段(600公里)、中段(450公里)和東段(650公里)3個部分。2020年5月,中印在錫金北部發生衝突(中段);6月16日,中印在拉達克的巴勒萬河谷(西段)發生士兵肢體衝突,造成數十人傷亡,至少印方稱有20名士兵死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anish馬克馬洪線(McMahon Line,東段線)是一條英國探險家測量印度時畫下的一條英屬印度同西藏之間的邊界。1914年,英國外交官麥克馬洪召集中、印、藏三方會議,由於中華民國不同意分割西藏的麥克馬洪線、藏方未能得到事先秘議的獨立轉而也放棄承認麥克馬紅線,結果中藏均沒有簽署《西姆拉條約》。印度和緬甸則認為麥克馬洪線是歷史疆界。時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但把它看作是實際控制線。1962年中印之戰中,中國軍隊雖然一度佔領了該地重鎮達旺,但後來撤回到實際控制線以北。
藏南在印度被稱為「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東段線),面積約為6萬平方公里,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它的西面是不丹,東面是緬甸,向南是印度,北邊是中國的西藏。中國稱該地為藏南,屬於西藏自治區行政區劃。不過,按照「麥克馬洪線」的劃分,該地屬於印度,印度也實際控制該地,只是藏方以及中華民國當年均拒絕在條約上簽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延續這一路線。1948年,剛剛獨立的印度開始派兵進入這個地區,1960年,印度完全佔領了麥線以南部分,中國控制麥線以北。1972年,印度在該地成立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該區改為「阿魯納恰爾邦」。
英國於1887年強佔錫金國,次年出兵西藏。1950年,獨立之後的印度稱為錫金的保護國,1975年正式將其納為「錫金邦」。2003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問中國後,北京承認新德里對錫金的主權,同時印度亦承認中國對西藏主權。2005年之後中國出版的地圖上已不再將錫金標注成主權國家。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obertharding/T. L. Kelly1960年4月,中印兩國政府為尋求解決領土爭端,由中國總理周恩來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新德里會談,但未取得共識。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中國軍隊當年10月20日從邊境的東西兩處同時發起進攻時,兵力是印度軍隊的5至10倍。中國軍隊當時一直深入到印度今天的阿魯納恰爾邦省和喜馬拉雅地區。整個戰爭延續了一個月,總共造成2000人喪生。1962年11月20日,中國單方宣佈停火,並撤至麥克馬洪線後20公里處。戰爭之後中印關係因邊界衝突走入低谷。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1988年12月19日至23日,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與鄧小平會晤。這是34年來印度總理首次訪問中國。這次訪問被看作是中印關係經過多年的緊張期之後開始轉暖的標誌。1993年,印度總理拉奧( Narasimha Rao)訪華期間,雙方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這次訪問標誌著中印關係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印雙方共簽署了5個有關和平解決邊境衝突的協定。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Giannini自2003年中印建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以來,雙方已舉行22輪特代會晤。印方的特別代表是國家安全顧問,中方最高代表則多為外交部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之間的互動相當頻繁。
圖片來源: Reuters佔地約100平方公里的洞朗(Doklam)是中國和不丹之間存有爭議的地區,印度也從未對該地宣示過主權。2017年6月,印度以「接到不丹政府的求助」、「支持不丹主權」為由,派兵越過中印邊界,阻止中國在那裡修築公路,形成同中國軍隊長達71天的對峙。不丹是中國14個鄰國中唯一一個沒有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其國家的外交權和防務權掌握在印度手中。2014年莫迪以總理身份第一個訪問的國家便是不丹。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5月5日,在位於拉達克地區的海拔四千多米的班公錯湖(Pangong Tso lake,西段),中國和印度軍方人員相互投擲石塊、木棒、鐵棍等,雙方都有人員受傷。5月9日,印度錫金邦那圖拉山口(中段),中印軍人相互投石併發生肢體衝突,有數十人受傷。 6月16日,在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西段)的中印士兵衝突中,有3名印度士兵在與解放軍的衝突中死亡。當天稍晚時,印度軍方宣佈印度士兵的死亡人數提升至20人。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Must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