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緬甸天然資源是福還是禍?

2014年1月27日

緬甸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至今仍有大量資源尚未被開發。世界各地的能源巨頭紛紛加入競逐緬甸天然資源的開采權。專家警告,緬甸可能因此陷入「資源詛咒」中。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設於漢堡的國際海洋法法庭2012年對緬甸與孟加拉國在孟加拉灣的海域劃界爭端作出最終裁決。兩國長年來無法就此達成妥協並非毫無緣由:據信這片爭議海域蘊藏著龐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緬甸作為東南亞天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天然氣和石油領域一直是該國最重要的外匯來源。緬甸所出產的石油、天然氣、礦物、寶石和木材為其國內生產總值做出巨大貢獻。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絕大多數外國在緬甸的外匯投資依舊集中在原材料工業上。

石油康采恩的競逐

這個前獨裁國家的深海鑽探項目特別仰仗外國的投資和技術。自緬甸的文職政府預示進行改革以來,投資者對緬甸的興趣大為提升。來自全球各地的能源康采恩展開競逐,希望獲得這個沉睡的原材料巨頭的青睞。許多潛在投資者正參與緬甸西岸深海區塊探勘權的首輪談判,包括法國道達爾(Total)、美國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和雪佛龍(Chevron)、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CNPC)以及來自泰國、韓國、印度、日本和澳洲等國的公司。

世界各地的能源巨頭紛紛加入競逐緬甸天然資源的開采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緬甸的地緣意義在過去幾年間強勢提升,"德國伯爾基金會(Heinrich-Böll-Stiftung)的緬甸問題專家艾森貝格(Rainer Einzenberger )如此說道。他指出,緬甸對其鄰國以及西方國家而言都有著重要意義,原因在於其礦藏以及緊鄰中國的地緣重要性。"尤其是中國的死對頭印度、美國和日本,這些國家希望讓緬甸離開中國的影響範圍,與緬甸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區域勢力的地緣考量

緬甸能源領域目前最大的投資方是中國和泰國。2013年中石油完成了中緬油氣管道的建設,這條橫越緬甸的油氣管道將從孟加拉灣輸送石油和天然氣至中國南部。艾森貝格解釋了這其中的地緣考量:"有了這條油氣管道,中國便不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從而節省時間和成本,同時保障了能源供應,即使馬六甲海峽在危機狀態下被封鎖也不受影響。"由於美國在衝突爆發時能輕易封鎖狹窄的馬六甲海峽,中國於是在緬甸尋找進口能源的替代方案。

泰國的資源不足以滿足本國能源需求,因此自1998年便通過耶德那(Yadana)天然氣管道從緬甸安達曼海輸入天然氣。依照長期計劃,緬甸將保障泰國四分之一的能源需求。法國和美國至今也在緬甸的能源領域中投入大筆資金。在經過當前的談判後,預計其它西方國家也將在緬甸更加活躍。

設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東南亞問題專家鮑爾(Ernest Bower)則警告,在印度洋密集進行石油開采可能導致不良後果:"據信尚未被開采的'離岸資源'相當龐大。這可能使各界對開采權的競爭升溫,加劇海上航路的緊張情勢,並且使沿岸國家之間發生衝突。"

緬甸民眾幾乎無法由能源產業中獲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緬甸將受到"資源詛咒"?

除了對地緣政治的影響外,分析家也警告天然資源的開采或將使緬甸受到"資源詛咒"(Resource curse)。這一經濟學理論指出,天然資源豐富的開發中國家反而會陷入貧窮、貪腐並難以發展民主。

縱觀緬甸目前的情勢,這一理論可能得到印證:雖然石油和天然氣是緬甸最重要的經濟命脈,但僅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口能獲得供電。緬甸在軍政府的統治下,數十年來經濟萎靡且貪腐不斷,至今未能改善。越來越多緬甸人民對於出口石油及天然氣表示抗議。

對於在緬甸擔任化學工程師以及可持續發展顧問的阿蘭(David Allan)而言,原材料企業對於緬甸能源領域的發展負有極大的責任:"石油公司必須徹底檢討可持續發展策略,而不是一味追隨現有的規定。"他指出,如果人民也能參與決議過程,便可防止資源耗竭等問題發生。過去許多緬甸的原材料項目因侵犯人權以及對環境造成大規模破壞而遭受批評。阿蘭表示:"重要的是要增進國家預算的透明度,並且減少所有領域的腐敗情況。"緬甸政府應該公開石油及天然氣銷售的訊息和收入。緬甸申請加入"採掘業透明度行動計劃"(EITI)會員已是朝正確方向邁進的一步。

但艾森貝格強調:"只有公開收入是遠遠不夠的。"他認為緬甸還必須確保資金有效投資在教育及健康等領域。緬甸是否會深陷資源詛咒,最終仍取決於政府的改革決心以及能源企業的行動方式。

作者: Roxana Duerr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