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短短數小時內,緬甸"變天"。軍方宣佈逮捕包括全國民主聯盟主席翁山蘇姬在內的政府主要領導人,軍方掌控權力,並實施為期一年緊急狀態。軍方稱,這是基於去年11月選舉中的"舞弊"問題,同時許諾,緬甸將在國家緊急狀態結束後重新舉行大選。
緬甸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在去年11月8日的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新一任國會原定今天就任。NLD的主席、目前已被捕的翁山蘇姬在一份聲明中呼籲民眾,不要接受軍方發動的政變,使國家重新處於軍事獨裁統治之下,並號召進行抗議。
更多內容:緬甸發生政變 軍方稱進入一年緊急狀態
在國際上,緬甸軍方的行動也引發批評浪潮。繼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 (Jen Psaki) 的聲明後,國務卿布林肯也呼籲緬甸軍方,立刻釋放所有政府官員和公民社會領袖,遵從緬甸人民在11月8日民主選舉中所表達的意願。
英國首相約翰遜同樣譴責了這次政變,要求釋放翁山蘇姬等人。德國外長馬斯在聲明中表示,緬甸軍方的行動是在破壞該國目前的民主進程。
此外,歐盟方面以及澳洲、日本、土耳其等多國都做出了譴責軍方政變並且要求放人的表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更是"嚴厲"譴責軍方對翁山蘇姬、總統溫敏等領導人的扣押,其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稱,"事態的發展是對緬甸民主改革的沉重打擊"。
在聯合國通常反對外界對緬甸進行干預的中國稱正在進一步瞭解情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我們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
國際國內都將有激烈反彈
"人權觀察"亞洲區副總監羅伯遜(Phil Robertson)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緬甸軍方的接管行動是"真正的噩夢","這對於緬甸的人權和民主來說是一場真正的災難"。他表示,翁山蘇姬和NLD在去年11月的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而這場選舉如今遭到"未經證實的選舉欺詐指控的破壞"。
羅伯遜表示,翁山蘇姬及其政黨在選舉中表現出色的一個原因是他們被看作是"抵禦緬甸重回舊時代糟糕的軍事獨裁統治的民主堡壘"。他表示,緬甸民眾沒有重回軍方統治的意願,會作出激烈反彈,國際社會也會有強烈反應,緬甸將處於外交孤立狀態。
讓人想起1988民主運動
其他緬甸問題專家也表示,對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的逮捕會有嚴重後果。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緬甸研究計劃的助理研究員凱洛德(Romain Caillaud)對德國之聲說,在緬甸民主過渡進程開始十年後,該國正面臨巨大挫折。
凱洛德將周一的事件與緬甸1988民主運動(也稱8888民主運動)進行了對比,當年那場由學生發起的抗議活動遭到了軍事鎮壓,導致了全國民主聯盟(NLD)的崛起。他認為,軍方的這次行動也一定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現在是一個與1988年不同的世界",凱洛德告訴德國之聲,"在全球化、社群網站、新冠病毒、美國新政府、中國基建雄心這些背景下,針對緬甸政府軍的反彈將會異常激烈"。他也表示,緬甸政府軍的此次動機讓人難以理解,這可能是由執政黨與軍方"信任與聯絡的中斷"、若開邦持續衝突所帶來的沮喪以及對2008年憲法的質疑所導致的。
更多內容:政變預告緬甸將回歸軍方長期統治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緬甸民主運動30年後,雖然有了民主政府, 但軍方仍握有大權,自由與人權狀況持續受考驗。德國之聲訪問兩位專家。跟著我們透過圖文一起來回顧這段歷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G. Amarasinghe翁山蘇姬(圖下方)在1945年6月19日出生於緬甸仰光。1947年他的父親昂山將軍為緬甸獨立與英國談判,同年被政敵暗殺。1960年,她的媽媽杜欽季出任印度大使。15歲的翁山蘇姬隨母親出國。1964年,她在印度中學畢業後進入英國牛津大學。直到1988年,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43歲的她才返回緬甸。
圖片來源: gemeinfrei緬甸獨立英雄昂山將軍的女兒翁山蘇姬身邊圍繞著領導起義的學生們。1988年8月,翁山蘇姬向約50萬群眾發表了一場著名演說。 曾在國外生活了幾十年的她要求緬甸實行民主和多黨制。
緬甸專家佐爾納 (Hans-Bernd Zöllner)告訴德國之聲:「在某些方面,翁山蘇姬從西方引入了民主的概念。」他說:「當時緬甸人民還不清楚民主對國家意味著什麼。不過顯而易見的是,人們想要改變當時的體制。」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當翁山蘇姬成為抗議運動的象徵時,民主的呼聲也變得越來越強烈。數十萬人參加了緬甸各地的抗議活動,要求結束一黨專政。人民反對專制,要求經濟救濟。
圖片來源: AP當軍隊於1988年9月18日控制緬甸時,抗議者的夢想和希望破滅。武裝部隊使用暴力打壓民主運動。成千上萬的人被殺和被捕。許多學生逃往鄰國。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Heritage Images/Alain Evrard翁山蘇姬在1989年7月20日,翁山蘇姬第一次被軟禁,目的是防止她參加1990年的大選。
然而她即便在軟禁當中,她所創辦的全國民主聯盟仍然取得選舉絕對優勢。依法她應該出任主席和總書記,然而選舉結果卻遭到軍方作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翁山蘇姬成立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在1990年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但是,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SLORC)的軍事將領在新憲法起草之前,拒絕將權力移交給全國民主聯盟,也拒絕讓翁山蘇姬成為總理,並持續監禁她。此後20年,軍方提出將她驅逐出境的交換條件,都被她再三拒絕。圖中為1990年選舉委員在政府的嚴密監控下計票的狀況。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M. Sato1991年,被軟禁的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由畫面上的丈夫和兒子代領。翁山蘇姬在答詞中說:[在緬甸追求民主,是一國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與平等的成員,過一種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的鬥爭。它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證明人的精神能夠超越他自然屬性的瑕疵。」她將諾貝爾和平獎的130萬美元獎金交付信託,用於緬甸人民的健康與教育。
圖片來源: AP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軍方與翁山蘇姬都一直談到民主, 但兩邊對民主的想像很不一樣。軍方想要一個「紀律嚴明的民主」,規則由中央政府決定。 另一方面,翁山蘇姬則抱持著人民主權的民主概念。
圖片來源: AP在接下來的20年裡,緬甸軍隊在這個東南亞國家推行了「戒律式民主」(disciplined democracy), 並在2008年通過了新憲法,規定將四分之一的議會席次留給軍方。因此,未經軍方同意,憲法修正案就不可能通過。
根據憲法,國防、邊防和內政部長將由陸軍總長直接任命。這意味著軍隊和警察仍在將軍的控制之下。
林特納 (Bertil Lintner)是一名記者和作家。他寫了一本有關緬甸1988年起義的書,名為《8.8.88》,指的是運動開始當天--1988年8月8日。他說:「制定這樣的規則,舉行選舉對軍方來說就是安全的。」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Ye Aung Thu翁山蘇姬數度遭到軟禁,最後一次超過五年。國際社會不斷呼籲緬甸政府釋放她,世界各地也都舉行相關的倡議遊行。最終,她在2010年11月13日結束了軟禁生涯。獲釋後,她立即投入政治工作並參與選舉。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選舉最終於2010年舉行。軍事將領們脫掉了制服,並將自己扮作平民統治者。翁山蘇姬的全國民主聯盟抵制選舉,拒絕不民主的憲法。軍方最後幾乎贏得了議會的所有席次。
圖片來源: AP隨後緬甸有了進一步的改革。最終,在2015年,全國民主聯盟同意在與2010年相同的條件下參加大選。正如所料,全國民主聯盟贏得選舉,翁山蘇姬成為「國務資政」,一個與總理同樣重要的角色。
圖片來源: Reuters/J. Silva國際媒體盛贊2015年的選舉是緬甸民主的勝利。不久後,西方解除了對緬甸的制裁。但林特納認為,雖然2008年的憲法在某種程度上讓緬甸更加開放,但真正的權力從未轉移到民選政府。 他說:「全國民主聯盟贏得了2015年大選,但沒有掌權。」
圖片來源: Reuters/S. Z. Tun雖然緬甸實際時仍由軍方掌權,但支持1988年民主運動的緬甸大多數人都認為,今天的情況要好於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的情況。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Ye Aung Thu林特納認為全國民主聯盟有足夠的空間給軍隊施加更大的壓力,但它卻沒有自信這樣做。
他說:「人們期望他們比在2015年大選中做的更多。不過相反地,他們卻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般,沒有作為。」
圖片來源: DW/P. Benning林特納引用羅興亞難民危機當作例子。去年,軍方以打擊穆斯林叛亂分子為名,在若開邦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迫使超過50萬羅興亞人逃往鄰國孟加拉。聯合國將其描述為羅興亞穆斯林的「種族清洗」。
在衝突期間,全國民主聯盟好像消失了一樣,沒有發出異議。
圖片來源: Imago/ZUMA Press自緬甸民主「獲勝」以來,西方國家在緬甸也變得更加活躍,加強合作,促進民主。但佐爾納和林特納都表示西方對緬甸的影響有限。
林特納說:「西方可以向緬甸宣傳民主,但除非民主的推動力來自國內,否則不會有任何改變。」他也補充說這種改變應該不會很快到來。
圖片來源: Reuters/Soe Zeya翁山蘇姬所屬民盟當政後,掌握國會多數。翁山蘇姬穩居有政治實權的國務資政一職,但卻不斷傳出緬甸部長和官員必須對她言聽計從,不容許任何異議或違抗的消息。讓許多人對她的領導風格感到憂心。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雖然林特納確信,全國民主聯盟無法在羅興亞問題上與軍方對抗,但他表示,聯盟至少可以出面回應這場人道主義危機。此外,翁山蘇姬本可以訪問若開邦,並會見了當地的政治家和受到衝突影響的人。林特納認為,這是全國民主聯盟無法治理國家的其中一個例子。
圖片來源: FARS/H. Velayati許多人期待翁山蘇姬可以為緬甸帶來族群平等。不過根據媒體報導,緬甸民族主義興起,佛教主義也愈趨極端,少數族群的文化認同受到壓迫。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J. Laghari2017年底,兩名緬甸路透社記者瓦隆(戴眼鏡者) 和喬索歐(舉手者) 因為採訪羅興亞屠殺遭到當局關押。他們可能面臨長達14年徒刑。呼籲釋放他們的國際聲浪不斷。
圖片來源: Reuters/A. Wang羅興亞問題和一系列爭議讓翁山蘇姬昔日人權鬥士的聲望直落。許多國際性獎項也被撤銷,包括牛津自由獎、都柏林自由獎和魏瑟爾人權獎等等。許多人也不斷詢問,世界是否錯看了翁山蘇姬。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李察遜 (Bill Richardson)更指責她活在自己的世界。
圖片來源: Reuters/O. Har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