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缺乏有效監管機制,中國金融醜聞不斷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6月29日

中國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日前因涉嫌腐敗被逮捕。這是中國金融行業一系列高官下馬案中的又一樁。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天來恐怕還有好些高官夜不能寐。

腐敗—不僅是道德敗壞圖片來源: AP

中國財政部金融司是中央政府管理國有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國有發展銀行以及國有金融安全公司的最重要的機構。作為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放鳴手中掌握著相當大的權力,也是中外銀行爭相巴結的對象。徐放鳴還是擁有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最大股份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會成員。

漢堡亞洲學院中國金融問題專家舒勒博士認為,中國金融行業腐敗問題層出不窮歸根到底還是制度的原因。銀行高層領導仍然由地方政府或者國家決定,具有政治和經濟雙重職能,這樣一來,銀行發放貸款時往往受到地方政府強大的壓力,做出不符合經濟原則的決定。從地方到中央,許多銀行業醜聞都是缺乏監管機製造成的。

舒勒說:「財政部金融司司長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對這樣一個高級職位,應該有一個監督的部門。如果整體的結構就是缺乏監控,那麼自然會導致腐敗的產生。」

徐放鳴被控收受數百萬元人民幣賄賂。儘管徐放鳴腐敗問題的具體背景外界尚不清楚,但消息靈通人士稱, 他的被捕與中央政府最近調查的中國銀行系列腐敗醜聞有關。 上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前副行長胡楚壽(音)被控受賄600萬人民幣,胡和其前任俞達祿(音)先前已被拘留並受到中央反貪局的調查,該案涉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6年至1999年期間向北京美和公司發放9億2000萬元人民幣貸款中的腐敗問題。

徐放鳴的工作任務之一是決定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內的政策性銀行全體職員總的年薪和獎金,此外,他還有權批准商業銀行的呆賬申請,並將這些呆賬轉給資產管理公司處理。

中國大陸涉嫌腐敗的官員通常先被「雙規」,調查人員蒐集到足夠的證據後再對其下達逮捕令。而徐放鳴則是直接遭到逮捕,意味著當局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證據。

徐放鳴畢業於上海金融大學,擔任財政部金融司司長以來頻繁出席有關金融行業的國際會議並在會議上發言,在國際上享有相當的知名度。徐放鳴的被捕正值中國多家銀行都在積極尋找國際投資者,為在香港上市做準備之際。中國交通銀行上周已在香港上市,成為大陸首家在海外上市的銀行。那麼,中國金融業不斷曝光的醜聞將對國際投資者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德國專家舒勒博士認為,「中國的銀行希望找到戰略上的投資夥伴,比如德意志銀行,瑞士UBS銀行,美國銀行等等,來購買即將上市的中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這對中國銀行業的轉型和財政非常重要。中國銀行業的醜聞當然會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但是,另一方面,儘管有這些醜聞,外國銀行還是對購買中國上市銀行的股份有興趣,因為他們希望和業務遍佈中國全境的各大銀行建立起夥伴關係。」

按照中國入世的有關規定,到2008年,中國將向外國銀行全面開放。為了應對強大的競爭壓力,對中國金融銀行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監管機制迫在眉睫。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