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峰會上美中較量
2011年11月19日
由東協10個成員國和其他8個亞太地區主要國家參加的東亞峰會成了中美兩個大國實力較量的場地,尤其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以各種新舉措顯示其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的決心,間接地向中國施加壓力之後,兩國關係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在峰會之餘,歐巴馬和溫家寶意外舉行閉門會晤,兩國外長、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Tom Donilon)也參加了會談。據德新社援引白宮消息報導,兩個大國關係中"所有的衝突議題"都有談及,其中包括南海問題。
周五,溫家寶在中國與東協領導人會議上明確表示,不希望"外部勢力"介入南海爭端這樣一個區域性的問題。中國官方新華社也寫道,東亞峰會是一個地區經濟合作的論壇,不是討論複雜安全問題的合適平台。據悉,兩國政府首腦在周六的會面中也談到了這一議題。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在會晤之後對媒體表示,美國對南海沒有任何領土要求,因此不會在爭端中偏袒某一方。但是作為太平洋大國,作為貿易和海事大國,美國關注海上航行自由、貿易自由以及衝突的和平解決。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在北京表示,中方正與東協國家進行溝通,計劃年內在中國舉辦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高官會。
歐巴馬和溫家寶在此次會晤中也談到了人民幣匯率問題。歐巴馬再次呼籲中國政府,為了全球經濟考慮,不要人為壓低人民幣的幣值。據中國媒體報導,溫家寶對歐巴馬表示,中國一直在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並許諾將繼續推進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的彈性。此外,兩國經貿關係也是兩位首腦會談的議題。
以經濟和地區議題為主的東亞峰會閉幕,並表決通過了所謂的"峇里原則",包括建立互惠關係以及互相尊重領土邊界和和平解決衝突等。除了東協的10個成員國(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寮國、新加坡、汶萊和緬甸)之外,還有亞太地區的8個國家(美國、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俄羅斯和印度)參加此次峰會。
綜合報導:雨涵
責編: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