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中高官舉行會談 兩岸爭論台海水域問題

2022年6月14日

美中高官13日在盧森堡進行超過4小時的會議,白宮將該會晤形容成「坦承的交流」,目的是要管理兩國之間的關係。同日中國外交部重申,他國形容台灣海峽為國際水域的舉動,是刻意操弄涉台議題。台灣外交部14日回應稱中國矮化台灣海峽顯露併台野心。

Bildkombo | Jake Sullivan und Yang Jiechi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週一(6月13日)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負責外事的最高官員楊潔篪在盧森堡進行會晤。圖片來源: Andrea Verdelli/Anna Moneymaker/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週一(6月13日)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負責外事的最高官員楊潔篪在盧森堡進行會晤,白宮將兩人長達4.5個小時的交流描述為「坦誠」地試圖「管理」敵對大國之間的關係。

一位白宮高級官員告訴記者,這次會談是延續兩人5月18日電話會談的內容。在一份會後聲明中,白宮表示13日的會談涉及區域與全球安全問題,以及中美關係的關鍵問題,雙方進行了「坦率、實質性和富有成效的討論」。過程中,蘇利文強調將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以管理兩國之間的競爭關係。

不過兩人會後並沒有宣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之間是否會舉行新的電話會談或其他接觸。兩國領導人上一次通過視訊進行交談是在今年3月。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白宮官員向媒體表示,在一系列問題上,美國與中國仍存在分歧和緊張,包括美國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主導國際社會孤立俄羅斯的行動,以及中國持續向台灣施壓所導致的緊張局勢。

上週日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談上,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表示,台灣是中國的台灣,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他說:「祖國統一是絕對要實現的,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軍隊的決心意志和強大能力。」

此前,拜登在上個月訪問日本時曾表示,如果台灣受到攻擊,美國將保衛台灣,該言論被認為打破了華盛頓幾十年來的對台「戰略模糊」政策。

白宮官員表示,沙利文在與楊潔篪的會晤中重申了美國承認中國主權的政策,但對「北京在台灣與海峽兩岸的脅迫性和侵略性行動表示關切」。這位官員透露,儘管雙方存在爭議,但此次對話對於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還是很有價值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3日強調,中國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與管轄權,但中國也同時尊重其他國家在相關海域的合法權利。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他說:「我們考慮的不一定是具體的協議,而是確保每一方瞭解彼此的意圖、彼此的優先事項。這對於避免潛在的誤傳、誤解、減少風險至關重要。」

在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中美兩國關係進入了新的緊張高峰,川普批評中國濫用貿易行為,因此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拜登幾週前表示,他正在考慮取消部分對中關稅,試圖化解美國國內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膨危機。

中國:形容台海為國際水域是操弄涉台議題

彭博社週日(6月12日)報導稱中國軍方官員在與美國同行的會晤中,多次宣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3日對此做出回應:「台灣海峽最窄處約70海哩,最寬處約220海哩。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中國國內法,台灣海峽水域由兩岸向海峽中心線延伸,依次為中國的內水、領海、毗鄰區和專屬經濟區。」

汪文斌強調,中國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與管轄權,但中國也同時尊重其他國家在相關海域的合法權利。他聲稱,國際海洋上沒有「國際水域」一說,並批評相關國家形容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是在操弄涉台議題,為威脅中國主權安全製造藉口。

談及蘇利文與楊潔篪會談的該位不具名白宮官員13日在回應汪文斌的說法時表示,美國持續關注中國對台灣的脅迫,也會維護台灣海峽的穩定,確保該區域不會出現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情況,但美國不會回應中國如何定義台灣海峽。

台灣:中國矮化台灣海峽企圖併台

台灣外交部14日下午發佈聲明駁斥中國說法。發言人歐江安說,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屬於中華民國台灣領海範圍以外的水域均適用國際法的「公海自由」原則。

她說,台灣向來尊重外國船舶在台灣海峽任何符合國際法的行動,包括無害通過,台灣理解並支持美國自由航行任務對促進區域和平與穩定所帶來的助益。

歐江安還稱中國政府漠視台灣的主張,是「刻意扭曲國際法的規則,並且將台灣海峽企圖矮化,成為其所屬的專屬經濟海域」。她嚴辭指控,「中方這樣子企圖併吞台灣的野心昭然若揭。」

(法新社、路透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