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俄聚首北極圈 中國勢力擴張成焦點

2019年5月6日

來自美國、俄羅斯及其他北極圈國家的外交代表周一將齊聚在芬蘭舉行的北極理事會年會,討論如何應對全球暖化與採礦引起的緊張關係。

Sergei Lawrow und Mike Pompeo
北極理事會的大會本周一在芬蘭展開,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預期將與俄羅斯外交部長見面,討論委內瑞拉的內政危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P/A. Zemlianichenko

(德國之聲中文網) 北極圈周圍的冰量近年來快速減少,使得許多地球上僅存的石油、天然氣及大量的稀有礦物漸漸被發掘,引起不少國家在北極圈附近不斷擴張勢力。 隨著北極圈船運航線的啟用,美國五角大樓周五發布報告警告各國,中國潛水艇可能對北極圈帶來風險。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Mike Pompeo) 則鄭重否決了中國參與北極圈政策規劃的可能性。瑞典的國防研究局的副主任葛蘭洪 (Niklas Granholm) 告訴路透社: 「美國瞭解到不能讓俄羅斯跟中國按照他們理想中的藍圖在北極圈劃分勢力。 」

逐漸消失的極圈

北極圈的政策制定主要由北極理事會 (The Arctic Council) 主導,其成員國包含美國、加拿大、俄羅斯、芬蘭、挪威、丹麥及冰島。 此外,北極圈的原住民也會派代表參與重要會議。 但自2013年起,中國便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北極理事會,並在今年六月發表首份有關北極政策的白皮書,提出要在全球暖化之下發展「極地絲路」航線,把「一帶一路」版圖擴展到北極。

俄羅斯則是在冷戰後,再次開闢北極圈的軍事基地,同時推動北極圈艦隊的現代化。 此舉使美國也決定重建其第二艦隊,並將北極囊括到該艦隊的任務範圍內。

雖然軍事事務不在北極理事會的討論議題範圍內,但成員國仍因其他原因發生衝突。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指出,美國因不認同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用字,拒絕簽署最後的宣言。

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越來越劇烈,北極圈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圖片來源: Volshebniy Misha

芬蘭的北極事務大使海爾克寧 (Aleksi Harkonen) 告訴路透社,不同國家對於氣候變遷看法不同,所以偏好的用字遣詞也會不同。 他說: 「目前的爭端並不是關於我們該不該提到氣候變遷,因為我相信最終的宣言中一定會提到氣候變遷。 」

研究指出,北極圈表面的氣溫上升的速度是全球其餘地區的2倍,而北極圈附近的海域25年後的夏季可能面臨毫無結冰的情況。 這對全球氣候、生態及在地原住民有遠大的影響。

除了氣候變遷外,北極理事會的另一個焦點是蓬佩奧將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 (Sergei Lavrov) 會面討論委內瑞拉的內政危機。 此前,俄羅斯指控美國試圖策劃一個推翻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的政變,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則呼籲俄羅斯停止干預「美國的半球」之內部事務。 除了中國之外,印度、韓國、新加坡、義大利及日本都是北極理事會的觀察員。

楊威廉/羅法 (路透社/美聯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