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晶片製造五五分?台北強調從未承諾
2025年10月1日
(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華盛頓向台北施壓,要求其增加在美生產晶片之際,台灣首席談判代表周三表示,台灣「不會同意」將其半導體產量的50%放在美國生產。
上周末,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美國優先新聞頻道News Nation中表示,華盛頓向台灣提出的方案是雙方各佔一半的晶片生產份額,而目前絕大多數晶片都在台灣生產。
此次作為台方首席代表與華盛頓關稅談判的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回國後告訴記者,她在談判中沒有討論過美方提出的五五分方案。
「我想這是美方的想法,我方談判團隊從未做出晶片五五分的承諾,請大家放心,這一次我們也沒有討論這項議題,我們也不會答應這樣的條件,請大家放心」,鄭麗君表示,有關美國對台灣產品加徵關稅的談判「取得了一些進展」。
台灣在艱難爭取與華盛頓敲定關稅協議,此前川普政府對台灣商品加徵了20%的臨時關稅,引發了島內製造商的擔憂。
川普还威脅要對進口到美國的半導體產品徵收「相當可觀的關稅」。
由於對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需求激增,台灣對美貿易順差日益加大,也使台灣成為川普关稅戰的瞄準對象。
台灣方面周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對美出口中七成以上是訊息與通信技術產品,其中包括晶片。
「讓我們生產50%的晶片對你們至關重要」
為避免關稅,台北方面承諾將增加在美國的投資,購買更多美國能源,並將國防支出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上。
台灣生產了全球超過一半的半導體,幾乎壟斷了高端晶片的製造。
晶片製造業在台灣長期被視為「硅盾」,被認為能防止中國對台灣的入侵或封鎖。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而美國則因晶片利益而有動力進行防衛。
被台灣人稱作「護國神山「的台積電(TSMC)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650億美元修建工廠,不過台灣仍是其主要生產基地。
在上周末播出的 NewsNation 採訪中,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如果美國能掌握台灣晶片產能的50%,就能確保「我們在必要時有能力做該做的事」。
他說:「我們與台灣的對話一直是,你們必須理解,讓我們生產50%的晶片對你們至關重要。」
「我們的目標是達到晶片和晶圓生產40%的市場份額,甚至可能是50%,以製造美國所需的半導體,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法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