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10月16日發表的這篇評論尖銳地批評川普是一個 "種族主義煽動者"、"孤立主義者 "和 "永恆的表演者"。
作者們認為,他尋求連任對美國民主構成二戰以來最大威脅。獨立於新聞編輯室的評論員組成的編委會共同撰寫了這篇文章。
川普大概是美國史上和美國主流媒體關係最緊張的美國總統。尤其是批評性的媒體是他的眼中釘。大約一年前,他要求政府機構停止訂閱某些報紙,其中包括《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川普指責這兩家媒體和對自己時有批評性報導的媒體以"可怕"方式對待總統,並傳播"假新聞"。在他感染新冠住院治療期間, 他還在推特上用大寫字母文呼籲:"對抗腐敗的假新聞媒體。去投票!"
《紐約時報》評論寫道, 2016年,川普道出了國家的種種問題,引發了許多選民的共鳴:"但過去四年的教訓是,他不能解決國家的緊迫問題,因為他才是國家最緊迫的問題。"
這篇標題為《結束美國國家危機》(End our national crisis)的評論指出:"川普滥用職權,否認政治對手的合法性,打破了幾代以來將這個國家團結在一起的規則。他將公眾利益與他的商業利益和政治利益結合在一起。他對美國人的生命和自由表現出了令人震驚的漠視,他不配擔任他所擔任的職務。"
圖片來源: Brendan Smialowski/AFP/Getty Images 這並非是唯一一家知名美國媒體公開批評川普。權威科學雜誌 《自然》(Nature)上個星期也發表社論,批評川普在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問題上堪稱災難,並且破壞了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努力。社評支持拜登,文章指出:"我們無法袖手旁觀,坐看科學遭到破壞。拜登信任真理、證據、科學和民主,因此,他將是美國大選的唯一選擇。"
聯合新聞網報導指出,迄今為止,許多權威科學期刊都表明美國大選立場,數量之多,前所未見。除了自然之外,還有醫療雜誌《柳葉刀》(Lancet),美國《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美國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都發表文章呼籲選民不要支持川普。香港01指出,這是美國周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自1812年創刊以來首次就大選表態。
《紐約時報》10月初已經公開表示支持拜登。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指出,此前此前,《華盛頓郵報 》編輯部已表態支持拜登,並稱川普是 „現代最糟糕的總統"。這並非是《紐約時報》編委會首次發聲"戰隊"美國大選,2016年大選時,該媒體發表評論支持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
目前的民調中,川普的支持率遠遠落後於拜登。在全國性的民調中,他平均落後於拜登10個百分點。不過,由於美國選舉制度複雜,民調結果並非是一個精準的參考數據。
你當然可以說:幾乎每一次美國大選都可以被載入歷史史冊。但是2020年的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真的很重要。當年沒有多少人認為有希望當選的川普已經痛痛快快的過了一把「總統癮」,讓美國和全世界經歷了上上下下坐過山車的感覺。他還能這樣「玩」多長時間,就看這次大選結果了。 2020年11月3日星期二是美國第59屆總統選舉的日子。日期早在1845年就定為11月1日之後的首個星期二。選民在這一天還會決定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以及參議院33個席位最後由誰把持,選舉產生美國第117屆國會。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landov 現任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在共和黨內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直接得到執政黨提名參選。在2020年美國新冠疫情爆發之前,股市不斷攀升歷史新高,對華高壓政策初顯成效,成功和北韓高層進行對話談判下的川普政府本來風頭正勁。新冠疫情侵襲美國,大幅度動搖了他的支持度。
圖片來源: Reuters/J. Ernst 與共和黨候選人「唯我獨尊」的情況相比,民主黨則經歷了美國總統選舉史上人數最多的黨內初選。最後由前副總統喬‧拜登擊敗主要的競爭對手伯尼‧桑德斯後正式被黨內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由女性國會參議員賀錦麗擔任他的副手,使其成为美國作為總統競選搭檔的第一位非裔和亞裔美國人。
圖片來源: Carolyn Kaster/AP Photo/picture-alliance 每4年一次的美國總統選舉是一種間接選舉,選民雖然在選票上看到的是候選人的名字,但是他們的投票其實將決定各州的選舉人票最後以100%的數量流向何方。一個州選舉人票的數量由該州的人口決定。其中270是個關鍵的數字。因為美國各州如今選舉人票數的總和為538票,這意味著,獲得270張,也就是超過半數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就能夠當選總統。
圖片來源: Salvatore Di Nolfi/Keystone/picture-alliance 每個州的選舉人也就是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的議員。11月3日的投票結束後,選舉人團會在2020年12月14日正式投票並確定選舉結果。這時他們實際上沒有自行決定把票投給誰的權利。因為當前美國的大選制度奉行「贏家通吃」,也就是說一個黨派只需要在州內獲得相對多數,就可以贏得本州全部選舉人的票數。
圖片來源: Klaus Aßmann 所以說一般來說,美國大選的結果在投票日結束後的一天就已經可以基本明了。在傳統上,許多州支持某個政黨的情況比較容易預測,每次大選候選人的必爭之地都是所謂的「搖擺州」(Swing States)或「戰場州」(Battleground States)。最後的贏家,總是那些能在這些州拿到全體選舉人票數的一方。
圖片來源: Jim Urquhart/Reuters 一般來說,大選前的民意調查結果基本上都能比較準確預測最後誰能入住白宮。但是自從2016年候選人川普在大部分民調落後的情況下仍然成功勝選之後,公眾和學術界對民調的結果就產生了巨大的懷疑。如今各界關注的焦點是:如果川普败選他是否能夠接受結果並保障和平移交權力。這位美國總統迄今為止對此模棱兩可的表態是:「要看看發生什麼再作決定。」
圖片來源: Reuters/J. Roberts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