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人對中國的心情五味雜陳

2010年7月21日

許多美國人擔心「中國擴張」會提高美國失業率。有專家認為美國媒體傾向於對中國作負面報導。忽略了美中關係中其它的一些方面。

2010年6月26日,歐巴馬與胡錦濤在多倫多會晤圖片來源: AP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快速的國家,驚人的經濟成長讓許多國家望塵莫及。若要三言兩語道盡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恐怕非常困難,但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經濟學者托馬斯‧羅斯基(Thomas Rawski)認為,目前主要有兩派觀點:"現在美國人都正關注於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人們相當欽佩並激賞中國的成就,特別是經濟領域上的進展。但同時他們的頭腦中也潛藏一份擔憂,害怕中國的勢力擴張將影響美國經濟,例如威脅到美國的勞工市場。"

美國人擔心"中國擴張"帶來失業

4月12日,歐巴馬與胡錦濤在華盛頓圖片來源: AP

雖然羅斯基認為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但卻不難想見,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因而產生歧異。美國的平價大賣場裡,從前由自家製造的產品變成現在大多來自中國,以最低價銷售。就是這些來自地球另一端的產品,促成了資本主義的興盛。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的甘浩森(Roy Kamphausen)表示,人們擔心,中國崛起是目前美國失業率上升的主因:"美國的製造業正逐漸外移,這是全球化帶來的副作用之一。企業受到指責,人們也怪罪中國不該創造出吸引美國企業的勞動力市場。"

中國專家杜志豪(Ken Dewoskin)認為,如果一個美國人發現堆放在聖誕樹下的 禮物中,大部分的產地都是中國,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想法:"人們很容易就將中國崛起與美國的勞工市場現狀聯想在一起,這可能也是美國人最深的擔憂。事實上,中國進口產品的低廉售價,反而對抗了美國的通貨膨脹,同時改善了美國人的生活品質。"

中美經濟關係中被忽略的一面

然而,杜志豪說,關於中國對美國商品進口的辯論聲浪中,人們忽略了一個層面:"從智慧財產權的角度來說,許多科技其實屬於美國企業,而美國從商品中賺到比中國更多的錢。的確,對美國製造業來說,中國是強勁的競爭對手,但中國競爭力提升所帶來的利益,並沒有流向中國企業,反而進了美國企業的荷包。"

羅斯基認為,美國媒體傾向對中國進行負面報導,造成美國人對中國的不信任:"美國媒體報導許多中國的人權問題,卻鮮少提及過去十年來,中國民眾享有的人權已大為提升。"

"五味雜陳"的美中關係

歐巴馬訪問中國圖片來源: AP

對於中國崛起,美國人有著複雜的情緒。有些人擔心中國的貨幣政策有損於美國的前景,有些人則堅信美國的制度優勢,也有人羨慕中國的成長速度,並在某些領域,例如綠色科技,將其作為學習的楷模。不過,甘浩森認為,大多數美國民眾仍對中國抱持著片面而刻板的印象:"美國政府(在中美關係方面)重點非常突出。但本屆和上屆政府都未善盡責任地向民眾解釋為什麼中美關係對美國的利益與經濟如此重要,但然而這並不代表美國政府的觀點和普通大眾一樣簡單化。"

無論美國的觀點究竟如何,中國在世界上的力量將繼續增強,如同甘浩森所言,美國只能針對現狀,進行調整。

小資料:美國與中國

從中國向東穿越太平洋,若看到有一位女神戴著光芒四射的冠冕,身著羅馬式寬松長袍,右手高擎象徵自由的火炬,那麼您就來到了美國。歐巴馬,NBA,華爾街,好萊塢,星巴克…都是人們眼中美國的代名詞。紐約更是集「美式文化」之大成的所在。美國的文化思想,教育方式,經濟政策不斷地影響著世界,當然也包括中國。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以來,中美兩國發展一直惹人關注。中國政府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債主,持有8000億美元聯邦債務。中國還購買了大量其他種類的美國債券和股份。到2008年底,中國企業在美投資達34.70億美元,涉及製造業、通訊、電腦、貿易、金融、咨詢等領域。 2007年,美籍華人總數佔美國總人口的1%, 並不斷增加 。美國是中國留學生的熱門目的地,每年有大批的中國學生前往美國。2005-06學年度,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總數超過6萬人,訪問學者人數超過一萬五千人。

歐巴馬在長城圖片來源: AP
龍鷹之爭

作者:Sarah Berning/吳予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