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仍然歡迎中國留學生嗎
2025年9月7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8月25日,川普总統在會見韓國總統李在明時,提到將允許60萬名中國學生在未來兩年內赴美留學。8月31日,他接受《每日來電》(Daily Caller)採訪時再次肯定了這一說法,他強調禁止發放簽證給中國留學生並不正確,並表示他的最新舉措將使規模較小的大學受益。
但同一時間,美聯社報導了中國留學生顧同學的經歷。顧同學自述他在入境美國準備前往休斯頓大學就讀人文學科時在海關被攔下並被詢問,之後未被允許入境,最後他只能返回中國,並且接下來的五年內不能再前往美國。
川普的發言和海關的操作讓有心前往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困惑不已,他們也在申請美國大學的同時,申請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其他國家的學校,做好兩手準備。
前往美國留學的興趣仍在
目前在北京師范大學就讀大四的張同學對記者表示,自己仍然有興趣申請美國的大學。她的目標是申請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碩士,畢業後在美國的科技大廠工作。
「我覺得周圍的同學大多數還是想去美國,別的不說,美國的就業市場是最好的,我們都聽說有些學長研究生畢業後可以拿到十幾萬,甚至二十幾萬美金的年薪」,她告訴記者。
她出生在福建省農村,家裡經濟條件一般,寒暑假也需要靠替人補習賺生活費,許多親戚也反對她花錢考托福,找留學顧問。
也因此,她坦言自己嚮往美國的最大原因就是嚮往美國高收入的網路工作,希望畢業後能夠改善自己和老家父母的生活境況。而加拿大,澳洲等其他西方國家,雖然也有良好的教育體系,但科技業工作的收入與美國相比還是少了很多。與此同時,中國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就業困難,和網路企業不成文的「35歲魔咒」這種年齡歧視也是她堅持要出過國留學的原因。
根據美國國務院協同國際教育研究所(IIE)發布的2024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Open Doors),2023/24學年,美國在讀國際學生總量達到112萬多人,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6%。其中中國在美學生為277,398人,雖然絕對數量依然很多,但較上一年下降4.2%。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大陸赴美留學生數量呈現遞減趨勢。2023-2024學年為277,398人,低於2022-2023學年的289,526人、2021-2022學年的290,086人和2020-2021學年的317,299人。
而印度2023/24學年則以331,602人的數量,15年以來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
川普的說法缺乏移民政策的支撐
雖然川普希望能增加中國留學生人數,但是若要兩年內達到60萬人,無論通過何種途徑實現,是否和中國達成某些交換留學的協議,都意味著對當前遞減趨勢的顯著逆轉。考慮到2025年上半年簽證月度數據出現同比下行,短期內實現如此大幅的擴張需要在移民政策,特別是簽證政策方面的大幅度放寬。
但現實是自川普就任以來,移民政策就在不斷收緊。
今年八月,美國國土安全部提出了改動留學簽證和訪問學者簽證的新提案,具體內容包括本科F-1學生在學年第一學年內不得更改課程、專業或學歷。研究生及以上學位的F-1學生在學習期間的任何時間均不得更改課程,如果國際學生完成了特定級別的課程,他們將沒有資格獲得 F-1 身份來修讀同級別或較低級別的課程等等。
而按照現有的規則,如果留學生就讀了研究生課程後,如果短時間內沒找到工作,或者申請工作簽證H1B抽簽失敗,還可以去修讀其他不同大學不同專業的研究生課程。這樣會給留學生更多找工作的時間,也給他們轉換跑道修讀更適合就業的學科的機會。
張同學就此表示,雖然仍決定申請美國大學,但是也對美國保守人士反對移民,覺得移民侵佔了美國人的工作機會的觀點有所顧忌。她目前主要申請加州、紐約、波士頓等民主黨執政的地區的大學,擔心共和黨執政的地區會出台不利於留學生的政策。
「顧同學」事件引發留學圈震動
為中國學生提供升學指導十多年的教育管理學博士崔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聯社關於顧同學無法入境的報導一出,留學圈裡就引發了不小的震動,在家長群體中更是引發了顯著的情緒波動。家長和學生的核心擔憂主要集中在兩點:入境口岸裁量權的不可預測性,以及是否會因為家庭成員的政治背景而受牽連。
他告訴記者:「該新聞出現後,家長關於「入境口岸風控」、「電子設備與學術資料攜帶規範」以及「如何回答研究相關問題」的咨詢量明顯上升。」
他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總結道:「今年,學生在簽證和入境環節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並非全面的收緊。主要困難存在於兩個點,一個是申請簽證時被要求行政審查。在人工智慧、半導體、航空航天、訊息安全等高敏感度學科方向,學生更容易觸發補件或行政審查,導致等待期顯著拉長,個別學生甚至錯過了原定的開學註册時間。一個是在口岸會被二次檢查,檢查學生所攜帶的電子設備進行取證和針對研究計劃進行詢問的時間增加。」
在許多家長的強烈要求下,他也在簽證和入境前額外多花時間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自己的申請材料、學習計劃和未來發展方向,並對學生進行多次模擬問答,確保學生能夠自信、清晰、準確地回答問題。
留學生不得不做兩手準備
凡內莎(Vanessa)在接受採訪時講述了自己今年初攻讀博士期間入境美國卻被取消簽證的經歷。她表示自己碩士時期學的是和半導體有關的工科專業,也在中國做過相應的研究和實習,但她的母校並不屬於在川普第一任期內被重點關注的「國防七子」(指中國工業和訊息化部直屬的七所高校)。她在拜登任內獲得簽證赴美攻讀博士,但今年初,她回國探親一個月,準備回到美國繼續學業時,她卻在機場海關有了和顧同學類似的經歷。
「我是被帶進小黑屋,他們看了我的電腦和手機,然後著重問了我在中國碩士期間參與的科研項目,包括項目方,項目資金來源等。還問了我在美國博士期間做的研究的內容。」
她的F1學生簽證在海關被吊銷,理由是她在申請簽證時未提供關於其在中國時期做的研究的詳細材料,她並沒有被遣返,但必須回到中國重新申請美國簽證。
「我當時並不覺得我的問題有多麼嚴重,只是覺得自己運氣不好遇到很難搞的海關官員。我在美國的博士生導師和學校也都立刻出具了需要的資料和證明信,我也咨詢了移民律師,留學中介,他們都覺得我既然之前能夠申請到F1簽證,現在只要補充一些材料,應該也沒問題,但我再次申請的時候被拒簽了」,她告訴記者。
她現在不得不做兩手準備,一方面繼續找中介完善材料希望能獲得美國簽證,一方面也開始申請去歐洲國家讀博。
崔凱博士也提到了今年找他提供留學咨詢的學生中,雖然美國依然是多數學生首選的留學目的地,但選擇同時申請其他國家的院校的比例明顯上升。
他向記者解釋:「我指導的美本申請學生今年繼續拿到哥大、康奈爾大、紐約大學等錄取,這也說明頂尖院校仍積極吸納高品質的中國申請者。但我都建議家長在申請時,先完成美國大學的申請,留出足夠的時間拿簽證,然後繼續申請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國院校,分散不確定性。」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