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制裁下 華為突圍的「秘密武器」是什麼?

2023年11月23日

自從華為智慧型手機Mate 60 Pro橫空出世後,關於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制裁究竟是否有效的討論就持續不斷。彭博社分析指出,華盛頓的限制措施仍有漏洞,而中芯國際則利用在窗口期大量採購的設備為華為生產出了7納米製程的晶片。

「中國芯」真的要「遙遙領先」?
「中國芯」真的要「遙遙領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Da Q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從美國政府將科技業巨頭華為列入制裁名單之後,關於中國如何應對「晶片卡脖子」問題的討論就一直未停。然而當今年8月底,華為在未經提前宣傳的情況下突然推出了具有「准5G」性能的高端智慧型手機Mate 60 Pro,則令人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中國是否已經具備了生產高端晶片的能力?而華為又是如何在美國制裁的圍堵之下做到「逆襲」的?

中芯國際:突破封鎖的「秘密武器」?

彭博社(Bloomberg)分析指出,中芯國際(SMIC)為華為Mate 60 Pro手機生產7納米製程的晶片,可以稱作北京突破美國封鎖的「秘密武器」。正因為如此,中國國內輿論一片歡騰,而在美國這邊卻引發了不少對於華盛頓制裁措施失敗的指責。

圖片來源: Wang Jianfeng/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9月初,彭博社委託半導體行業觀察機構TechInsights對華為新機進行了拆解,Mate 60 Pro所使用的中國國產麒麟9000s晶片,採用了中芯國際最先進的7納米製程。

華為「突圍」對美中晶片競爭意味著什麼?

而最令人驚訝的就在於此:中芯國際十多年來一直受到美國的限制,並於2020年被正式列入制裁黑名單。按理說,美國商務部應該對這家公司採購任何有美國投入的設備或者軟體進行全面的控制,但是彭博社的報導指出,至少在一些個別情況下,美商務部還是繼續向中芯國際的供應商發放了許可證。如今美國議員和業界專家則呼籲拜登政府進一步加強施壓,即使冒著加劇中美關係緊張的風險也在所不惜。

哥本哈根商學院副教授富勒(Douglas Fuller)認為,一旦事情曝光,除了對中芯國際採取更強硬手段之外,別無選擇。「否則,這項政策就不存在任何意義了。」中芯國際和美國商務部都沒有回應彭博社的相關問詢。

根據華盛頓的說法,美國在晶片領域對中國的限制並非針對智慧型手機,而是針對軍事領域。半導體是科技行業的基礎,從人工智慧、雲計算,到無人機、坦克和導彈等民用和軍用產業都離不開晶片。

對於晶片生產來說至關重要的就是光刻機,在14納米製程以下的高端晶片領域,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擁有100%的市場佔有率。多年來中芯國際一直在儲備晶片製造設備,包括阿斯麥的光刻機。彭博社指出,其7納米製程的晶片就是在阿斯麥的DUV深紫外光刻機上生產的。

曾經在台積電(TSMC)擔任副總經理的林本堅(Burn J. Lin)認為,中芯國際利用現有的阿斯麥光刻設備,已經具備了生產出更高端的5納米晶片的能力。這一點得到了富勒和其他專家的認同。

「瓶中的精靈已經被放了出來」

2022年10月,美國出台了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出口管制措施,包括限制向生產14納米或以下製程的中國晶片工廠出售高端晶片製造設備。彭博社指出,雖然有關措施立即對美國晶片製造公司產生了效應,但是拜登政府卻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說服荷蘭和日本政府加入自己的行列。而在這個窗口期內,中國廠商仍然可以從荷蘭阿斯麥以及日本的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 Ltd.)繼續採購光刻設備,並且可以大量囤貨。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C)11月發布了一份年度報告,對拜登政府2022年10月推出的出口禁令進行評估。報告顯示,今年1-8月,中國從荷蘭進口了價值32億美元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這比去年同期躍升96.1%(去年為17億美元)。今年前8個月,中國從各國進口的半導體設備總價值為1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0億元)。

「中國芯」真的要「遙遙領先」?

而從阿斯麥方面的統計數據來看,這家荷蘭光刻機製造商今年的中國業務大幅度增長,第三季度中國佔到該公司銷售額的46%。這顯然也是中國晶片製造商在2024年出口管制全面生效之前在大量增加訂單。

美國:繼續收緊限制?

彭博社指出,對於美國商務部來說,顯然晶片領域的限制措施真正執行起來也相當複雜。大多數晶圓加工廠所需的供應設備,包括阿斯麥的DUV光刻機,都是既能生產被美國限制的高端晶片,也能生產不受限制的相對低端晶片的。

而根據路透社此前的報導,美國司法部也在調查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是否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將價值數億美元的設備先從美國運往韓國,然後再運至中國,賣給中芯國際。

面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的「突圍」,拜登政府還在調整應對措施。今年10月,華盛頓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晶片管制措施,進一步收緊了對企業與中國開展業務的限制。

美國國會的一些鷹派議員則痛斥政府在措施執行方面的拙劣。彭博社指出,雖然中芯國際可能會遭到華盛頓更加嚴厲的制裁,但是它目前取得的成就已經給中國建設自主研發的科技產業的發展戰略帶來了希望。

許多人希望,在美中兩國爭奪全球半導體市場主導地位的過程中,限制措施能讓美國保持技術優勢。資訊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分析師魯小萌在今年9月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說,華為取得的進展並不令人意外。「如果你的策略將華為逼入絕境,他們最終會通過創新擺脫這些限制。」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科技與公共政策項目的負責人劉易斯(James Lewis)也持相似的觀點。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在晶片競爭中,美國的限制措施可以爭取到時間,但無法讓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停下腳步。
 

(彭博社、路透社等)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