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制裁西藏官員及兩家中國漁業公司

2022年12月10日

在國際人權日前夕,美國宣佈對兩名在西藏「嚴重侵犯人權」的中國高官實施制裁。此外,兩名遠洋漁業公司負責人及其企業也因侵犯人權及非法捕撈受到制裁。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譴責美國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以人權為藉口實施單邊制裁。

美國財政部周五(12月10日)宣佈一系列制裁措施
美國財政部周五(12月10日)宣佈一系列制裁措施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Jürgen Schwenkenbecher

(德國之聲中文網)為紀念國際反腐敗日和國際人權日,美國財政部周五(12月9日)宣佈針對中國、俄羅斯、伊朗、緬甸等9個國家的40多個侵犯人權的實體和個人實施制裁,其中包括兩名在西藏「嚴重侵犯人權」的中國官員。

2016年至2021年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吳英傑及2018年起任西藏公安廳廳長張洪波被指控實施酷刑、殺害囚犯並強迫節育。美國財政部在官網公告稱, 美國封凍結了兩人在美國的所有資產。

公告指出,吳英傑在西藏實行「維穩」政策,包括「法外處決、身體虐待、任意逮捕、大規模拘留等嚴重侵犯人權行為」。「吳英傑在任期間的其他侵犯行為還包括強制節育、強制墮胎、限制宗教和政治自由及虐囚。」

張洪波則被指通過在西藏各地開設拘留所,參與實施酷刑和殺害囚犯等行為。

儘管緊繃的美中關係在拜登和習近平上月於峇里島會晤,雙方同意加強對話後有所緩和,但美國還是宣佈實施制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的行動旨在進一步干擾和阻止中國對西藏自治區的宗教少數群體成員的任意拘留和虐待。」

法新社指出,自中國1951年對西藏進行所謂的「和平解放」以來,中國一直對這個主要信奉佛教的地區進行鐵腕統治。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於1959年流亡印度。

近年來,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西藏以北的新疆地區。美國稱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人和穆斯林少數族群實施種族滅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我們的行動旨在進一步干擾和阻止中國對西藏自治區的宗教少數群體成員的任意拘留和虐待。」圖片來源: Saul Loeb/AP/picture alliance

兩家中國漁業公司涉嫌侵犯人權遭制裁

在周五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中,美國還宣佈制裁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平潭海洋實業有限公司(PME),指該公司與侵犯人權及中國非法遠洋捕撈有關聯。這是美國首次對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進行制裁。

美國財政部對中國公民、大連遠洋漁業董事長李振宇(Li Zhenyu)和平潭遠洋創始人卓新榮(Zhuo Xinrong)以及他們所控制的10個實體實施制裁。兩家公司直接或間接擁有的實體被禁止上市。美國的制裁措施也針對與上述實體有關聯的懸掛中國國旗的157艘漁船。

財政部公告稱,大連遠洋漁業作為32艘漁船所有者和管理者,船隊曾從事非法獵捕鯊魚及魚翅。該公司旗下漁船「隆興629」的24名船員於2019年2月出海,13個月沒有入港,平均每日工作18小時,靠過期食品和褐色的淡化海水為生,有5人死亡,其中3人的遺體被拋入大海。此外,美國財政部還表示,船員返回岸上後被診斷營養不良,而且只得到承諾薪水的一小部分。船員事後描述,該公司以欺騙性的手法招聘,沒收其身份證件,工作期間他們曾受到懲罰及虐待。

公告指出,平潭海洋企業的船員的工作條件惡劣,而且遭遇「身體暴力和強迫勞動」。該公司船隻還涉嫌在印尼、東帝汶和厄瓜多爾進行侵犯人權行為,從事「非法、瞞報及不受規範的」漁業行為(IUU)及非法活動。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尼爾森(Brian Nelson)在聲明中表示:「財政部譴責被制裁者的行為,這些行為往往包括侵犯人權、破壞基本的勞工和環境標準,損害印太平陽當地居民的經濟前景。」

「作出這些認定,顯示我們對非法捕魚問題的重視程度,以及表明我們追究侵犯人權者的決心。」

美國總統拜登六月簽署了一份旨在打擊非法捕魚的國家安全備忘錄,這是美國承諾幫助各國打擊包括中國在內的捕魚船隊違規行為的一環。

路透社指出,全球多國對中國的捕魚做法表示不滿,認為中國漁船經常越界進入其他國家的專屬經濟區(EEZ),造成環境破壞和經濟損失。人權活動人士表示,由於國際管轄範圍內執法不力,非法捕魚可能與其他非法活動聯繫在一起,如人口販運和強迫勞動。

中國稱自己是負責任的捕魚國,在打擊非法捕魚問題上一直與國際合作,依照雙邊協議在相關專屬經濟區捕撈。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譴責美國「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以人權為藉口實施單邊制裁」。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美國沒有資格對其他國家實施無端制裁或充當世界警察。」

(路透社、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