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優雅認輸的優良傳統
2020年11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從1796年開始,承認參選失敗就已經是美國和平權力交接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一年也是不同政黨競選總統寶座的開始,當時代表聯盟黨的候選人約翰‧亞當( John Adams)敗給了民主共和黨候選人托馬斯‧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
而公開發表聲明承認敗選的第一人則是民主黨人威廉‧詹寧斯‧布萊恩( William Jennings Bryan)。1896年,他獲悉在總統大選中敗給共和黨人威廉‧麥金萊( William McKinley)後,立即給對方發去內容如下的電報:" 我想在第一時間表達我的祝賀,我們共同面對了美國人民的選擇,他們的意願就是法律。"
此前就以喜歡打官司、但從不承認敗訴而著稱的共和黨籍總統川普形容今年的總統大選是場"欺騙",並宣佈,將採取一切可能的司法途徑對選舉結果提起訴訟。他的這一表述,使人們有理由認為,他可能將不會繼續延續公開承認敗選、和平交接權力的傳統。
只是禮節 並非義務
無論是美國憲法,還是其他法律,都沒有規定敗選者一定要發表敗選演說,公開承認失敗。歷屆總統大選中落敗一方這樣做,完全是出於禮貌,同時也是為了告訴自己的支持者,另一方已經獲勝,選戰已經結束。敗選者發表演說也是總統選舉這一政治大戲中的一個核心戲碼。
1896年,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向選舉贏家發出祝賀電報以來,日新月異的通訊技術使得這一傳統不斷發揚光大。新聞報導和廣播,使敗選者演說的傳播範圍不斷擴大。而電視的出現,更使敗選演說的影響力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1952年,民主黨人斯蒂文森(Adlai Stevenson)敗給共和黨人艾森豪威爾後發表敗選演說時,電視已經成了佔主導地位的傳播媒介。
一般而言,失利一方公開發表演說承認敗選之前,會先和競選對手通個私人性質的電話。2016年就是這樣,大選當夜,希拉蕊‧克林頓致電川普祝賀他當選總統,並於次日向支持者發表演說:"唐納德‧川普将是我們的下一屆總統。我們必須毫無偏見地接受他,給予他領導國家的機會。權力的和平移交是我們憲政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這一原則,我們不僅是尊重,更應珍惜。"
"為了民主制度的強大"
2000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大戲,未能按原定劇本展開。各大電視台宣佈共和黨人布希勝選後,民主黨籍競選對手戈爾第一時間打來電話致賀,並承認參選失利。而就在此時,佛羅裡達州的計票結果被认定为差距過小,無法判定勝負。該州法律規定,計票結果差距過小的情形下,必須重新計票。一個小時後,戈爾再度致電布希,收回了此前的敗選聲明。
美國最高法院在12月10日叫停了重新計票工作,宣佈布希勝選。一天後,戈爾對媒體發表講話:"我剛剛同布希通過電話,祝賀他當選美國第43屆總統。我同時也向他承諾,這次我不會再撤回敗選聲明。"
儘管戈爾堅決反對最高法院的裁決,但他同時也表示:"為了美國人民的團結,為了強化民主的意願,我寧願承認我敗選。"
他同時還引用了民主黨參議員道格拉斯1860年在總統競選中敗給共和黨人林肯後所說的一句話:"對黨的忠誠必須讓步於對國家的忠誠。總統先生,我支持您,上帝保佑您。"
對民眾團結和民主制度的承諾
按照傳統,敗選者一般都會在其敗選演說中突出四個焦點:接受失敗,呼籲雙方選民團結,讚美民主,堅持鬥爭。而演講本身都會在莊嚴和肅穆的氛圍中進行,畢竟失敗的候選人是要通過演說勸告支持者,選戰已經結束,民眾應跨越政黨鴻溝,為了國家利益實現團結。
但並非每一位候選人都能優雅地接受失敗。1962年,共和黨人尼克森挑戰民主黨人布朗,競選加州州長時,就曾在敗選後的記者會鬧出了醜聞:"先生們,你們再也無法對尼克森橫挑鼻子豎挑眼了,因為這是我最後一次記者會了。"話畢揚長而去。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敗選並不是永遠放棄的理由。經歷政壇上的多次起伏之後,1974年,尼克森在美國總統任內黯然辭職。
民主共和兩黨選民陣營的狂熱情緒和深層對立,是2020年總統大選的一大特點。而這個陷入分裂的國家現在似乎急需對團結的呼喚。民主黨籍當選總統拜登選戰期間就不斷重申,他希望美國人民保持鎮定和團結,而周六發表的勝選演說中,他再次重複了這一立場。
無論是2016年,還是2020年的選戰中,川普都不肯承諾接受敗選結果,而卻不厭其煩地以所謂舞弊指控煽動其選民情緒,凡此種種,似乎都令人無法想像川普优雅下台的場面。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