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在今年1月宣佈禁止從新疆進口棉花和番茄及其加工產品,原因是新疆的供應鏈中存在強迫勞動和人權侵犯的現象。此外,去年美國已將涉及侵害穆斯林少數民族的數十家實體企業列入黑名單。
儘管如此,據《南華早報》報導,2021年第一季度新疆對美國的直接出口仍翻了一倍。該報引述中國海關數據指出,新疆今年一月到三月的出口與去年同比增長113%,達6440萬美元。雖然去年新冠疫情對中國及國際供應鏈造成衝擊,但數據顯示新疆的出口與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也成長了46.5%。
《南華早報》指出,雖然新疆出口僅佔中國對美出口的微小部分,但在其支柱產業棉花業被美國市場拒於門外之際,新疆對美出口仍呈現增長值得關注。
報導也提到,新疆第一季度對美國的出口基本上不見棉花產品,只有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服裝。新疆對美出口的貨物主要是化學和工業產品,沒有任何高價商品。其中最大宗的出口商品是一種廣泛用於抗癌藥物的化合物,其次則是氨基酸。
事實上,雖然美國去年便宣佈對侵犯新疆人權的官員及實體實施制裁,並呼籲企業檢視供應鏈是否與新疆強迫勞動有關聯,但新疆對美國的出口在2020年仍增加了一倍多。據《南華早報》一月份的報導,2020年新疆對美國的出口額比2019年增長116%。
中國民眾怎麼看新疆棉事件?
該報引述了牛津經濟研究院亞太經濟學家庫伊斯(Louis Kuijs)對新疆對美出口持續增長的現象做出分析稱,低出口水準意味著事物可能快速增長和下降。
標普S&P Global Panjiva的供應鏈分析師羅傑斯(Chris Rogers)也表示:「出貨量的絕對規模如此之小,它所能反的是電子商務出貨量下降或私人進口之類微不足道的東西,而不是反映出持續的企業活動。」
除了此前美國對新疆棉花等產品宣佈的禁令外,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在3月下旬首度針對中國在新疆迫害維族人的行為實施聯合制裁。這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西方國家首次對北京採取一致行動。澳洲和新西蘭也在聲明中表達支持。
人權組織認為,至少有100萬維族人及其他穆斯林少數群體被關押在新疆的拘留營中。中國政府還被指控對婦女實施絕育並強迫勞動。
北京則強烈駁斥相關指控,並稱在新疆的培訓計劃以及更好的教育有助於消除該地區的極端主義。在歐盟、英國和加拿大將新疆的4名前任及現任官員列入黑名單後,北京立即採取反制措施,宣佈對歐洲10名個人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名歐洲議會成員。
(南華早報、法新社)
歐盟3月22日以新疆問題為由對中方實施制裁。中方對此反應強烈,在同一天宣佈反制措施,對歐盟方面的10名人員和4個實體施行制裁,稱其「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訊息」。在得知受到中方制裁後,這些人員和機構作何反應?
圖片來源: Thierry Charlier/AFP有四家機構上了中方制裁名單,分別是歐盟理事會政治與安全委員會、歐洲議會人權分委會、丹麥民主聯盟基金會和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其中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作為一家智庫,尤其受關注。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發文稱,切斷該機構與中國的聯繫,「意味著該研究中心的調研渠道難以為繼,影響力將受沉重打擊」。該德國智庫發聲明回應稱,對中方決定感到非常遺憾,同時拒絕這些指控。「作為一家獨立研究機構,我們致力於增進對於中國更好、更多元的瞭解。我們將繼續通過提供基於事實的分析來追求這一使命,即使在困難時期也以創造交流和對話的機會為目標」。
遭到中方制裁的歐方人員還包括8名政界人士和2名學者。首當其沖的是來自德國綠黨的歐洲議會議員彼蒂科菲爾(Reinhard Bütikofer)。他也是歐洲議會對華關係小組的負責人,曾多次在新疆、香港等問題上對北京提出嚴厲指控。在得知自己受中方制裁後,彼蒂科菲爾稱中方的制裁「荒謬」,指中國如今試圖在海外壓制言論自由、恐嚇批評者,「但這只會適得其反,用中國的諺語說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圖片來源: DW/M. Cui蓋勒(Michael Gahler)是另一名受到中方制裁的德國籍歐洲議會議員,這位基民盟人士也是歐洲人民黨議會黨團安全政策發言人。在得知自己受到中方制裁後,蓋勒發聲明稱,表示這會讓歐盟與中國的對話變得更艱難,這令人非常遺憾。「無論如何,我不會放棄倡導人權與民主。此外,我也懷疑,我作為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的身份,在北京的(制裁)決定中也起了一定作用「。
圖片來源: DW受到中方制裁的還有來自法國的社民黨籍歐洲議會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他也是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以及歐洲議會人權分委會的成員,而後者作為機構同樣出現在這次的中方制裁名單上。在中方宣佈制裁後,格魯克斯曼在推特上說,這些制裁是他的「榮譽勳章」,他還會繼續抗爭!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baca/P. Batard除了上述三人外,受到制裁的歐洲議會議員還包括來自匈牙利的庫楚克(Ilhan Kyuchyuk)、斯洛伐克議員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另外,荷蘭議會議員舍爾茨瑪(Sjoerd Wiemer Sjoerdsma)、比利時議會議員科格拉蒂(Samuel Cogolati)以及立陶宛議會議員薩卡利埃內(Dovile Sakaliene)也在制裁名單上。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圖)和歐洲議會主席薩索利 (David Sassoli)已經表態支持這些議員,稱中方此舉「令人不可接受」。
圖片來源: Aris OIkonomou/AFP/Getty Images比利時綠黨籍議員科格拉蒂(Samuel Cogolati)在得知自己受制裁後,發推特表示會繼續捍衛民主和人權。他還轉發了比利時外交部長強烈譴責中方制裁的聲明,以及另外一位來自比利時的歐洲議會議員維霍夫斯塔(Guy Verhofstadt)的推特,其中稱中方的制裁「終結了歐中投資協議」。歐洲議會原定於3月23日審議歐中投資協議,該計劃因最新發展而被臨時取消。
圖片來源: Johanna Geron/AP/picture-alliance中方制裁名單上除了五位歐洲議會議員、三位歐盟國家議員外,還包含兩名學者,分別是德國研究新疆問題的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和瑞典學者葉必揚(Björn Jerdén)。對於中方制裁,鄭國恩(圖)在推特上表示,希望柏林也能夠為受到制裁的德國政治家、學者和智庫發聲,強調法國政府發出了措辭嚴厲的聲明,譴責中方所作所為。目前,法國和荷蘭已經召見了駐該國的中國大使。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eystone/M. Trezzini瑞典學者葉必揚(Björn Jerdén)是瑞典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中心的負責人。瑞典國際問題研究所3月23日對中國制裁其學者葉必揚的做法表示譴責。3月25日,該研究所刊登了歐洲30多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的聯署聲明,表達在目前「困難時期,將學術研究人員和民間機構拉入當前的緊張情勢而深感遺憾」,「將站在我們同事的一邊」,對這次被中方制裁的人員和機構進行聲援。葉必揚本人在推特上轉發了相關消息。他也表示現在研究中國問題的難度越來越大,這令人遺憾。
圖片來源: Twitter/Björn Jerden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