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航天計劃危及國際空間站的未來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6年7月22日

國際空間站雖然從2000年開始就一直有太空人駐守,但它的建造工作卻只完成了一半左右。參加建造的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和加拿大對空間站的科研方向意見不太統一。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正在太空飛行的德國太空人托馬斯.萊特爾圖片來源: AP

「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發射,一扇通向空間合作的大門發射升空了...」

這項空間合作項目從一開始就不是吉星高照,經過多年的拖延,2000年才開始有太空人長期駐守,然後是2003年美國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坠毀,空間站的建造工作被迫中斷3年。3年中,只有兩名太空人長駐空間站維持運行。雖然現在加上德國太空人萊特,人員配備又增加到3名,但這3名人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保障空間站的正常運行。他們3人除了要完成後勤工作以外,幾乎沒有多少時間用來進行科學實驗。

其實空間站缺的不僅僅是人手。最晚從美國總統布希2004年1月出人意料地宣佈美國的新一代航天計劃以來,國際空間站也失去了明確的目標。布希當時說:「今天我宣佈一個新的計劃。我們希望繼續探索宇宙,推進橫穿整個太陽系的航天載人項目。」

布希稱,這個新的戰略並不意味著離開了國際空間站的目標。他說:「首先,我們將繼續建造國際空間站,2010年完工,遵守和其他15個國際合作夥伴約好的協議。」

然而,在同一次講話中,布希也清楚地表示,太空梭已沒有前途。他說:「服役近30年之後,我們最晚在2010年就會讓太空梭退役。」

但在此之前,國際空間站是不可能建造完畢的。按目前的情況,太空梭顶多還可以飛行17次,但空間站的建造工程卻需要它至少再飛行30次。美國是國際空間站項目的主要出資國,但實際上卻對這個項目失去了興趣。國際合作夥伴不得不接受一個還沒有完全造好的空間站。就航天事業而言,布希為美國制定了更高的目標。他說:「我們的目標是2020年再次登月。我們希望能在那裡生活和工作較長一段時間。然後,月球將是我們沖向宇宙更遠目標的跳板。」

布希所指的恐怕就是火星。美國進行阿波羅計劃時,共有12名太空人先後登上了月球。阿波羅計劃完全是冷戰時期出於政治考慮進行的項目。現在,中國、印度、俄羅斯,一下有好幾個國家都想登月。如果分析原因的話,就可發現,贏得威望、爭口氣,依然還是一個重要因素,但經濟利益也是原因之一,比如在月球上利用太陽能電池板生產能源等。

美國總統布希非常明確地要求美國國家航天局,必需把飛向月球和飛向火星的內容增加到國際空間站的計劃裡。他說:「我們將來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首要科研任務是研究長期停留在宇宙會對人體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眾所周知,宇宙射線和失重狀態對人體的健康有害。在動身進行歷時幾個月的宇宙飛行之前,人們必須更多地瞭解宇宙射線和失重對人體究竟有些什麼樣的影響。

真是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發展:幾年前,美國國家航天局針對國際空間站發出的口號還是「探討地球上的生命」,可現在卻成了探討月球上、火星上或者宇宙間隨便什麼地方的生命了。當年作為雄心勃勃的科研實驗室計劃的空間站,很快將只是為美國建造月球站進行準備的測試場所了。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