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警告-中國渺視-媒體說陳水扁玩火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3月6日

陳水扁周日宣佈了他新的「四要一沒有」後,美國政府發出了警告,並要陳水扁作出解釋。中國政府對他的新言論展開了批判,但似乎又沒太當他一回事。德國和瑞士的德語媒體紛紛評論說「陳在玩火」。德國之聲記者綜述如下。

為了讓台灣人不要吼,陳水扁擊鼓了圖片來源: AP

美國發出警告-要求陳水扁解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昨天下午重申了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麥科馬克還敦促陳水扁遵守他在2000年和2004年許下的「四不一沒有」的諾言。他說:「會引起對這些義務的懷疑的言論是沒有好處的。」

麥科馬克說,陳水扁如何履行它的承諾,是對於他本人的領導力、可信度、政治才能以及他保護台灣利益的能力、處理他和他人關係,維護海峽和平與穩定的能力的一次考驗。麥科馬克隨後在回答眾多記者關於這個問題的追問時說,美國不希望出現使兩岸關係更加緊張的言論。凡是企圖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言論都是與美國的政策相違背的。隨即有記者問,美國是否已經要求陳水扁對此進行澄清?麥科馬克說,以往,出現類似情況的時候,美國大都是通過美國在台協會的渠道進行的溝通,眼下美國也在通過這種渠道進一步瞭解。

中國似有故意輕描淡寫表示渺視之意

周一,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人昨天則通過新華社發表談話,指「這是陳水扁赤裸裸鼓吹『台獨』、在『台獨』分裂道路上又邁出的危險一步。這也再次表明,他已經用『四要一沒有』取代了『四不一沒有』的承諾。。」李肇星周一在北京非正式回應媒體時,也嚴厲地說陳水扁是「歷史的罪人」。

但在周二,李肇星的態度卻變得緩和了許多。當台灣記者在兩會新聞會上提出相關問題時,他只是說:「對陳水扁最近新拋出來的『台獨』分裂主張,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負責人已經在昨天發表了嚴正聲明,表明了我們的嚴正立場。」他還大談他非常喜歡台灣。李肇星態度的改變,可以有多種解釋,也許是,中國政府商量下來,認為陳水扁只是出於某種目的說說而已,認為應該故意表示渺視,不宜表示太重視。

德國媒體也注意到,儘管陳水扁在周日發表了這個講話,但溫家寶在周一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並沒有因此而修改報告,仍按原來的內容宣讀。

新蘇黎世報:台灣大選的需要

瑞士最著名的印刷媒體新蘇黎世報用了不少篇幅敘述陳水扁新言論的過程與以前的態度,然後評論道:

「陳的講話的主要對象與其說在中國,還不如說在台灣。由於對他和他的家庭成員的腐敗指責而在內政上受到了沉重打擊的陳,嘗試著通過把矛頭指向北京,把他那同樣受到沉重打擊的執政黨的傳統選民晃醒。民進黨急需他們的支持,因為年底將進行議會選舉,2008年3月將進行總統選舉。在過去這些年裡,陳經常在重要選舉之前台灣正名的牌拿出來玩一把,用獨立路線的語調來使在野的、對未來與中國大陸統一態度開放得多的國民黨陷入尷尬。」

柏林日報:這是危險的玩火

柏林日報的標題跟新蘇黎世報取得一模一樣,也叫「台灣總統在玩火」。但柏林日報不敘述什麼,而只是作了簡短的評論:

「假如台灣總統陳水扁陷入了內政危機中,他明白怎樣才能轉移視線。受到檢察署腐敗指控的陳現在又現身了……

「假如中國哪個人短路了,這場游戲就會變成危險的游戲。有可能,哪天中國共產黨發現自己不得不進行一場冒險,假如他們需要把人們的視線從內部問題中轉移出去。雙方都知道,陳根本沒有能力哪怕只是形式上地宣佈台灣獨立。這位總統的黨在國會裡並不佔有多數。此外,台灣最重要的盟友美國會阻止這種挺進的。華盛頓絕不希望捲入與中國的一場戰爭之中。2300萬島上居民只希望能夠在和平中生活,維護他們的民主,跟中國做好生意,得到世界的尊重。」

Espace:陳水扁發起了最後一次政治戰役

瑞士伯爾尼報業股份公司的網站Espace報導的標題是「來自台灣的鼓聲」:

「衝突忽然又爆發了。在他的任期結束一年前,台灣總統陳水扁發起了最後一次政治戰役……

「陳水扁覺得他再也不受2000年他就職時對美國和中國關於不搞有潛在危險的行動的許諾之束縛了。現在在國會裡沒有獨立所需要的多數,但陳水扁總有出人意外的本事。……

「他的轉折也可能有選舉戰略的原因。台灣人將於12月選舉新的國會,明年3月選舉新的總統。兩任之後,陳水扁雖然不能再連任,但希望他的繼任人來自民進黨,而民進黨的根紮在獨立之中。假如陳水扁擊響獨立的鼓,而中國以戰爭威脅之,根據歷史的經驗,選民就會團結在他的黨後面。而在野黨內他的批評者們則說陳水扁就是想通過向中國挑釁,轉移人們對他和他的夫人的腐敗指控的注意力。雖然大多數台灣人不希望跟他們今天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關係緊張,但也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希望統一。」(平心綜合報導)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