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都是茶黨惹的禍?

2013年10月16日

解決美國國家財政危機已經到了最後關頭。當公眾將關注的焦點放在眾議院發言人博納身上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驅使他走入兩難境地的,是共和黨中極端保守的「茶黨」。

Martin Kvitky, 70, (R) joins demonstrators at an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event on the Affordable Care Act and protest against Tea Party officials they say are threatening an economic shutdown, in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October 10, 2013. REUTERS/Lucy Nicholson (UNITED STATES - Tags: POLITICS CIVIL UNREST)
抗議者:茶黨,停止破壞我們的經濟!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按理說,約翰‧博納(John Boehner)的位子是相當有權勢的。美國國會眾議院主席,所謂的"發言人",從外交規格上講他是美國的第三號人物。博納可以發起辯論,也有權利將法律草案提交國會表決。每當總統歐巴馬表態時,這位共和黨人就要表達自己黨派針鋒相對的立場。然而,在有關美國國家債務上限的戲劇性爭議中,人們才發現,自從這位63歲的政治家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共和黨的極端保守勢力手中之後,昔日的自信風采竟然大打折扣。"茶黨"(Tea Party)的陰影就像一個幽靈,牢牢籠罩在博納身上。

左右搖擺,兩頭不討好

歐巴馬抱怨道,博納由於依賴於茶黨勢力,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信賴的談判夥伴了。"每當我們取得一定共識的時候,他就抽身而退,這種情況發生了多次。從中可以看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黨團",總統周二在接受電視採訪時這樣評價道。此外,每當博納進入談判時,共和黨的這個"極端派別"還會把他的這種表現解讀為"軟弱"。

歐巴馬:博納已經不是可信賴的談判對象圖片來源: REUTERS

博納的政治生涯始於上世紀80年代,在他的家鄉俄亥俄州眾議院。90年代末,他首次當選為國會議員。2006年起,他擔任共和黨在眾議院的黨團領袖,並於2010年11月帶領自己的黨派在國會選舉中大獲全勝。當時共和黨以63個議席的優勢,成為眾議院中的多數派。2011年,他被任命為眾議院的新"發言人"。

然而,共和黨黨團的政治聲調卻在發生變化:許多新進入議會的共和黨議員都和"茶黨"過從甚密。這些言行極具煽動性的新鮮力量來到華盛頓,可不是為了來適應首都的傳統政治氛圍,相反他們對此是嗤之以鼻。他們要實現自己對於美利堅合眾國未來的構想,而且絕不妥協。這包括急劇收縮國家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大刀闊斧地削減公共開支--還有,向歐巴馬提出的醫療系統改革宣戰。

然而,當自己的政治反對者執掌政府,並且在參議院享有多數優勢的時候,妥協就是不可迴避的選擇。因此博納在過去幾年中總是在茶黨的過分要求和自己作為眾議院領袖的職責之間搖擺不定。而這種兩難境地在當前的國家財政危機中表現得淋漓盡致。8月,博納還在呼籲自己的黨團,不要將新財年預算和提高債務上限的表決和歐巴馬醫療改革的前途掛鉤。根據自己的政治經驗,這位"發言人"很清楚總統絕對不會犧牲他在內政領域的這個"形象工程"。

然而,在共和黨極端保守勢力的壓力之下,博納還是改變了立場,在9月中旬提交了一份法律草案,要求將國家財政和削減醫療改革掛鉤。面對政府機構已經停擺兩周,整個國家也面臨失去償付能力的危險境地,博納雖然也努力過達成妥協,但是即使面對民主黨已經做出讓步的姿態,茶黨人士還是不願意鬆口。

博納可能為國家大局放棄個人前途?

博納:我真的好為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上周六和本周二,博納已經兩次面對無法取得自己陣營多數支持的尷尬結果。如今,尋找解決方案的嘗試要拋開這位眾議員領袖進行,參議院已經取得了談判中的主導權。時間不等人,到這個星期四,美國如果還不能提高債務上限的話,將無法再在金融市場上獲得融資。

共和黨議員登特(Charlie Dent)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根據他的猜測,最終博納可能會將參議院達成的妥協方案提交眾議院表決,而憑借眾議院中民主黨和溫和派共和黨議員的票數,草案應該可以得到通過。這樣,博納可以將美國從失去償付能力的深淵前面挽救回來,但是他自己作為眾議院領袖的日子也許就屈指可數了。《華盛頓郵報》猜測,如果上述情況發生,茶黨可能會發動一場"嘩變",把博納趕下台。

來源:法新社 編譯:雨涵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