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報告力數不是 中美WTO互轟

2018年7月27日

中美分別因為關稅戰在世界貿易組織起訴對方,美國首先向大會提交報告力數中國操控市場的不是,惹來中國勐烈回擊,令會議火藥味甚濃。

WTO-Generalratssitzung |chinesicher Botschafter Zhang Xiang-Chen und US-Botschafter Dennis Shea
美國大使丹尼斯‧謝伊(右)和中國大使張向晨(左),在7月26日世貿大會前交談。圖片來源: Reuters/D. Balibouse

(德國之聲中文網) 7月26日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夏季休會前最後一次會議,上演中美兩大經濟體激辯,火花四濺。

美斥中藉國企作弊

美國駐世貿大使丹尼斯‧謝伊(Dennis Shea)向大會提交一份報告,標題為「中國破壞式貿易經濟模式」(China's trade-disruptive economic model)。

他直斥﹕「雖然中國一再把其描繪為自由貿易和全球經貿系統的堅定捍衛者,但是實際上,中國是保護主義和重商主義最嚴重的地方。」

謝伊說中國由國家主導投資貿易的做法,「帶來的傷害每天不斷加大,且令人無法再容忍」。他指國企在中國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和黨在背後操控,包括委任高層管理人員、控制土地和資金來源。

他也把矛盾指向法治系統,批評中國法律是國家工具,法院聽命於共產黨的指令。「對中國來說,經濟改革旨在完善共產黨對經濟的管控,強化國家部門,尤其是國企。」他再次呼籲各成員國支持改革世貿。

中國反擊

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嚴辭反擊,強調中方一直遵從2001年加入世貿時所協議的規則。

中國駐世貿大使張向晨形容,美方的評論帶有火藥味,報告亦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中國政府操控國企。

他書面回復路透社時表示,美國試圖妖魔化中國為自己開脫,但如果以為中國會屈服,接受度身訂造束縛中國的規則,那只是幻想。

張向晨在世貿大會上指,北京的產業政策只是「指導」,國企是自主的市場個體,並為自身的盈餘和虧損負責。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並非由國家造成,而是因為金融危機後全球需求萎縮。

「一個故事說很多遍,也可以變成真理。」他批評美國的報告具誤導性,它描述中國政策時,刪去了市場對資源分配的「關鍵角色」。美方意圖令一眾世貿成員相信,由政府控制的企業是受制於世貿規則的公共機構,但世貿裁判官已經摒棄那個論點。

200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當時由對外經貿合作部長石廣生代表簽署文件。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FP/H. Malla

WTO如何調解?

旨在推動自由和公平貿易的WTO成立於1995年。WTO其中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協助調解貿易糾紛,並要求164個會員國按最惠國待遇互相降低關稅壁壘。換言之,對任何WTO會員國的關稅都必須一致。

這也是為什麼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各國就不能用防禦性措施限制中國,中國也因此躍升出口大國。2003年,美國前總統小布希限制中國鋼鐵進口,中國透過WTO爭端解決機制,成功獲得解禁。

這次中美都為了關稅告上WTO。世貿組織決定受理之後,會分案處理。如果確定個別案件中所徵收的關稅違反自由公平貿易規定,將評估個別損失,計算關稅和報復性關稅是否合理。但是處理過程曠日費時,可能來回超過數年。

李芊/羅法(路透社、美聯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