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報告指出中國有目的做大國企

2011年10月27日

美國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周三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由國家主導的資本主義模式保證了國有經濟在國家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而這一模式剛好造成了中國同主要貿易國家之間的摩擦。

A Chinese man walks past a billboard which promotes Beijing's bid to jo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on a Beijing roadside Thursday, Nov. 8, 2001. China's 15-year bid to join the body, which sets rules for world trade, is expected to be formally approved at the WTO meeting in Qatar beginning Friday.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re part of a slogan which reads "Beijing will advance in a pioneering spirit to welcome WTO". (AP Photo/Greg Baker)
圖片來源: AP

這份題為《中國國有企業與國家資本主義分析》的報告指出,中國的國有資本掌控了中國50%的經濟命脈,這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對外貿易關係。

報告指出,在一種"指令性"的國有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下,中國政府挑選那些被看作是在未來有發展前途的產業優先發展,並對大型國有企業進行扶持,使其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市場都保持領先的地位。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來,私營經濟發展迅速。有數據顯示,私營經濟明顯要比國有經濟更有效率。但出於意識形態和政治的考慮,即便一些國有企業的市場份額在減小,但它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報告指出,中國政府的目標是繼續擴大國有資本的影響。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經濟參與如果被看作是有助於中國政府實現自己的目標,那麼中國市場仍是有利可圖的。相反,如果美國公司涉足被中國政府緊盯的戰略和新興產業,那麼正如越來越多的外國在華企業所說的,中國市場就沒有那麼"好客"了。

製造摩擦的政策

報告還指出,中國的經濟政策決定,戰略性企業都會繼續保持完全或者主要在政府的控制之下。而在支柱性產業中國家將佔據主導角色。

戰略性經濟產業包含國防、電子、石化、能源、通訊、民用航空和船運等方面。支柱性產業則包括加工製造業、汽車工業、訊息技術、建築、鋼鐵和化工等內容。

報告說,中國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可以優先獲得銀行的低息貸款,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並在必要的時候能夠獲得大量的資本注入。

中國這種國企優先的做法越來越多地引發同包括美國在內的其它國家的貿易爭端,同時也為自己招來越來越多的批評意見。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副貿易代表馬蘭提斯(Demetrios Marantis)周二在白宮舉行的聽證會上發言說,中國正在加強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同剛剛加入世貿組織幾年內推動市場開放的做法相比,中國目前的做法是一種倒退。

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11年前由美國國會設立。該委員會負責就美中商貿關係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進行監督、調查。並且向美國國會有關的立法和行政措施提供建議。

訊息來源:路透社編譯:洪沙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