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當局設置的再教育營受到外界廣泛的譴責。中國將之稱為"職業教育培訓中心" ,說是為了培養學員的職業技能,消除極端化。
出席會議的幾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交官向路透社表示,美國駐聯合國代理大使科恩(Jonathan Cohen)指責中國打壓和虐待維吾爾人。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馬朝旭回應稱,美國和德國沒有權利在安理會上提出這個議題,因為這屬於中國內政事務。
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談及到這場會議時表示:"北京對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以及在新疆地區的其他穆斯林的打壓,並且試圖強迫居住在海外的穆斯林返回中國面對不確定的命運,都引起美國的警惕和關注。"
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沒有立即回復路透社的置評請求。德國駐聯合國代表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就聯合國中亞地區防禦性外交中心召開的一場閉門會議上出現了這番討論。一些外交官評價這是一場"激烈"的交鋒。
上個月,英美等西方國家上個月對聯合國反恐事務高官訪問新疆表示反對,他們擔心,此舉恐怕有助北京打擊恐怖主義的說法。
美國副國務卿約翰∙沙利文(John J. Sullivan)在反恐事務高官出訪之前向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表達了華盛頓的擔憂,因為"北京持續把針對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的鎮壓行動描繪成為正當的反恐努力"。
遍佈街頭的高科技監控、不斷擴大的「再教育營」……近年來,中國當局在新疆地區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抑制極端勢力、分裂勢力的安保措施,涉嫌嚴重侵犯人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幾年前,新疆暴力襲擊事件頻發,中國當局因此強化各類安保措施,旨在遏制極端勢力、分裂勢力。大約在2014年~2016年間,新疆各地開始小規模修建「教育培訓中心」,對少數重點人員以及宗教人士進行「集中封閉式培訓」。圖為新疆雙河市的街頭巡邏武警。
圖片來源: Imago/VCG2016年起,新疆的安保程度大幅提高,當局對民眾的權利也進一步限制,包括收繳護照、禁止蓄須,並建立遍佈街巷的高科技監控系統。同時,「教育培訓中心」也迅速擴建,不再只是針對少數「重點人士」。而各地政府也不再在公開文檔中分析、讚揚「教育培訓中心」的「成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新疆的高壓政策,被認為與2016年上任的中共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有著密切聯繫。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已經呼籲對陳全國進行制裁。中國官方則在2018年修訂法律,將新疆的「教育培訓中心」合法化,並稱之為「防患於未然」的「積極維護人權的探索」,「為國際社會反恐做貢獻」。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這是一幅由PlanetLabs發布的衛星照片,顯示新疆阿圖什市工業園的一處疑似再教育營,圖上標注出了嘹望塔、宿營區、醫院、營區圍牆等建築。一些外國學者通過比對衛星圖,得出了再教育營正在迅速擴大、增多的結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Planet Labs路透社記者的這幅照片,拍攝於2018年9月的新疆達阪城。按照官方的說法,這裡正在修建的是「語言技能培訓中心」。而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高牆、瞭望塔等設施。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新疆的「再教育營」還被懷疑強迫拘押人員從事廉價勞動,一些周邊企業因此從中牟利。中國官方對此予以否認,而一些西方企業面對壓力,已經宣佈停止從一些新疆企業處採購商品。圖為達阪城一處仍然在修建中的「語言技能培訓中心」。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許多被拘押者在海外的親友,也通過公開「尋親」的方式,引起國際媒體對新疆「再教育營」的關注。許多被關押的新疆哈薩克族人,都在鄰國哈薩克斯坦有親屬。圖為今年1月位於阿拉木圖的「尋親請願」活動。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R. Pryanikov流亡維族人組織「維吾爾人運動」3月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始舉辦「揭露中國集中營」攝影展,展示中國當局對新疆維族的壓制。組織負責人阿巴斯(Rushan Abbas,圖中綠衣女子)表示,「再教育營」可能已經關押過100萬~300萬人。
圖片來源: Campaign for Uyghurs 北京:「無端指責」
在周三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針對美、德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閉門會議中批評中國新疆政策的提問做出回應。稱這本是聯合國安理會關於聯合國中亞預防外交中心工作的內部磋商,「美國、德國偏離會議主題,對中國新疆政策進行無端指責,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耿爽同時強調新疆事務純屬中國內政,與安理會議程毫無關係,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也警告安理會「不是也不應成為個別國家的政治秀場,奉勸有關國家摒棄雙重標準,……停止干涉別國內政」。
文木 / 苗子(路透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