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菲《訪問部隊協定》遭片面終止 川普不擔心

2020年2月12日

美菲從1951年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以來,雙方在區域安全合作關係被視為如鐵一般堅固。但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上台后,主張與中國和建立更緊密的聯繫。菲國最近一項決定更可能徹底翻轉過去的立場。

Donald Trump, Rodrigo Duterte, Nguyen Xuan Phuc
川普(中)與杜特蒂(右)的關係有像川普声稱的那麼好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Harnik

(德國之聲中文網) 周二,菲律賓宣佈終止與美國的《訪問部隊協定》(VFA)。這個已有20年歷史的協定一旦結束,將威脅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

然而川普在白宮受訪時,顯得不太擔心。他說:「如果他們想要這麼做的話,我們會省下很多錢。」接著他繼續炫耀自己和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之间「关系非常好」。

菲律賓政府發言人帕萊諾 (Salvador Panelo)說,總統杜特蒂決定取消为期兩年的部隊輪換協定,是要讓菲律賓在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中保持獨立。

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杜特蒂不会接受美國任何挽回這項決定的倡議,也不會接受任何訪美的正式邀請。

消息傳出後不久,一些菲律賓參議員試圖阻止杜特蒂政府的行动,稱這項決定未經參議院批准,杜特蒂無权单方面廢除已批准的國際條約。

菲律賓參議員戈登 (Richard Gordon)說:「我們在這一重要問題上必須有發言權。」

這些議員擔心,這個決定會影響到另外兩個協議,包括歐巴馬政府時的2014年美菲《增強國防合作協議》,和1951年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

這些協議是兩國過去數十年300多次共同軍事訓練和演習的基礎,並擴大了美國部隊和裝備進入菲律賓的範圍,約束兩國相互防禦,免受外部侵略。

然而,儘管參議院在上周剛開始對《訪問部隊協定》進行聽證,但在菲律賓,國防和外交部長對此表示贊同。

杜特蒂言行常常引起爭議。圖為他在一場給軍方人員的講話上,談到面對敵人時不要放下武器時比出中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Aljibe

報復美國?

路透社報導,這項決定可能是因為美國撤銷杜特蒂(Duterte)掃毒戰大將,前警察局長的美國簽證而引發。

帕萊諾說,杜特蒂的决定是美國立法和行政機關所為「侵犯了我們的主權,不尊重我們的司法系統」。

不過這項決定也將限制菲律賓獲得美國在應對伊斯蘭極端主義、自然災害和海上安全威脅方面的培訓和專業知識。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佩(Mark Esper)11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說,10日晚間收到了杜特蒂命令的通知,但還沒有機會消化細節。他表示,這個決定是「不幸」的,並說:「我確實認為這是朝錯誤的方向發展。」他提到去年11月訪問菲律賓時還認為雙方關係穩固。

美國駐馬尼拉大使館則稱這一步「具有重大意義」,並在聲明中說:「我們將仔細考慮如何用最佳的方式推進我們的共同利益。」

雖然杜特蒂亲中,但是南海問題上與北京也有不同看法。圖為不滿中國在南海擴張軍力的菲律賓民眾前往中國駐菲大使館抗議的畫面。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E. Acayan

南海生波

中國在亞太雄心勃勃,與美國在此地區的軍事利益相衝突。菲律賓終止與美國的《訪問部隊協定》影響了美菲結盟在美國戰略中的重要性。

此外,這也可能損害華盛頓繼續維持在亞太地區的部隊。美國軍方人員在日本和韓國駐軍一向充滿爭議。但這些應對中國和北韓的部署對於美國至關重要。

華盛頓方面可以在這個決定180天後生效之前,努力影響菲律賓推翻或延遲這項決定。

川普政府一位資深官員對菲律賓這個決定表示失望。他說:「美國與菲律賓政府和人民有著悠久的歷史,也同意透過《訪問部隊協定》促成強有力的夥伴關係。這才能確保區域和全球安全。」

他也強調,美國將繼續與菲律賓政府夥伴合作,以使雙方都受益的方式加強兩國關係。

杜特蒂发起的「掃毒戰」中有許多法外殺人的案件,這些家屬聚集抗議政府做法有問題,常錯殺無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 Marquez

《訪問部隊協定》的爭議

美菲《訪問部隊協定》規定了美軍在菲律賓行動的凖則。儘管杜特蒂抱怨美国在其中的角色虛偽,對菲律賓不公,使用的武器也老舊,但這項協定仍是支撐雙方「老鐵關係」的重要文件。

杜特蒂也曾抱怨,美國利用這個協定從事間諜活動和核武器儲存等秘密行動,可能使菲律賓成為中國侵略的目標。

不過支持者認為,這個協定阻止了中國南海軍事化的行動。自1998年以來,美國提供給菲律賓共13億美元的國防援助。這對資源不足的菲律賓部隊來說非常重要。

但菲律賓民族主義者卻表示,美國沒有採取任何行動阻止中國在南中國海建造配備導彈的島嶼,並且說《訪問部隊協定》給予美國軍人免於起訴的豁免權。

鄒宗翰/楊威廉 (路透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