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周六(6月2日)在香格里拉亞洲安全論壇上對中國在南海島礁的擴建行為提出了質疑。他指出,北京近期在這些爭議島礁部署了反艦導彈、防空導彈、電子干擾設備、轟炸機等一系列武器。
正在新加坡參加香格里拉亞洲安全論壇的馬提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 "儘管中國自己提出了相反的訴求,但是部署這些武器與軍事化密切相關,其目的在於恐嚇與脅迫。"馬提斯表示,美方將繼續致力於確保該海域的開放與航行自由。南中國海是重要的國際貿易水道,同時也蘊藏有豐富的漁業以及油氣資源。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多個鄰國在該海域存有主權爭端。
中國方面認為,南海島礁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因此有權在當地部署包括軍備在內的各類設施。而其鄰國則擔心,對幾乎整片南中國海提有主權訴求的中國,將會利用這些軍事設施來進一步增強對區域的控制,並存在限制南海航行自由的可能性。
「只在必要時展開競爭」
就在今年5月,美國方面撤回了對中國的環太平洋軍演邀請 ,其理由便是中國在南海爭議島礁部署了武器。
上周日(5月27日),兩艘美國軍艦駛入西沙群島之12海裡水域,這一策劃已久、旨在刺激中國的行動激起了北京方面的強烈抗議。
在香格里拉論壇上,馬提斯也說,美方依然對與中國的合作表示歡迎,並稱他已經接受了中方的訪華邀請。他說:"美國將繼續致力於實現建設性、面向結果的對華關係,盡可能展開合作,而只在必要時展開競爭。"
本屆香格里拉論壇,中國方面並沒有派出高規格代表團參加。
局勢螺旋上升
官方背景的《環球時報》周五(6月1日)刊發社論指出,"南海的危險在於,美國不斷增加在這一地區的軍力部署,開展更具攻擊性的挑釁活動,從而迫使中國提升島礁防衛力量的配置級別,美國又反過來找到開展更多軍事施壓的藉口。如此往復,導致地區局勢螺旋式上升。"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論壇上作主旨演講時則要求亞太地區各國團結一致對抗保護主義、防止領土糾紛升級,共同致力於實現所有國家的繁榮。他說:"印度支持印太地區的自由和開放,這將有助於我們大家共同追求發展與繁榮。"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在講話中使用了"印太"(印度太平洋地區)這一概念,而非"亞太"。這一概念近期正被美國、澳洲、日本、印度等國外交官反復提及。與"亞太地區"相比,"印太地區"並沒有將中國置於中心地位。
南中國海周邊國家正傾起國庫,擴建各自的海軍。而中國投入的費用超過該地區所有其它國家之合。這些國家多仰賴歐洲軍火製造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J. Drake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從2012年起正式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該艦原身是1985年的蘇制航母。1998年,烏克蘭將該艦出售給中國。中方隨後加以改建,用於訓練。從2016年起,該艦可用於實戰。
圖片來源: imago/Xinhua 過去數年,越南先後購得6艘基絡級攻擊型潛艇。因噪音小、難以被偵測,美國海軍將該型潛艇別稱為「黑洞」。基絡級潛艇專被設計用於淺層水域,打擊敵方船隻和潛艇。2017年,最後兩艘交貨。
圖片來源: Vietnam News Agency/AFP/Getty Images 「皮拉爾號」(BRP Gregorio del Pilar)巡防艦是菲律賓海軍旗艦,是如今加入菲律賓海軍的3艘前美國海防艦之一。該艦1967年成軍,2011年作過現代化改建。2012年,該艦曾參與同中國圍繞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Riff,中方稱「黃岩島」)的軍事衝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Favila 印度尼西亞著力於海軍現代化,併購買新型艦船。本圖所示為西格瑪級(Sigma-Class)輕型護衛艦KRI Sultan Hasanuddin。該艦購於2007年,為荷蘭所建。德國也定期向該地區提供艦船。馬來西亞的卡斯圖裡級(Kasturi- Class)輕型護衛艦和汶萊的達魯薩拉姆級(Darussalam- Class)高速巡邏艇均來自德國造船廠。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A. Ibrahim 就高技術而言,新加坡在地區首屈一指。自2007年起,該國擁有包括6艘「可畏級」(Formidable-Class)護衛艦在內的隱形戰艦。該型戰艦出自法國船塢。
圖片來源: Imago/China Foto Press 美國依然是擁有全球性海上打擊力量的唯一國家。美國第七艦隊住紮於太平洋地區。這一最大艦隊擁有50到60艘軍艦,350架戰機、6萬軍力,其中包括唯一長期駐紮在美國境外的航母「羅納德‧雷根號」。第七艦隊的母港是日本橫須賀(Yokosuka)海軍基地。
圖片來源: AP
文山/王凡(法新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