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領頭推新冠溯源再調查 世衛專家表示支持

2021年5月26日

包含美國在內的多國代表25日在世衛大會上,繼續呼籲該組織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強調今年初的調查並未得出結論。參與該調查的專家也說,新一波的調查能有助於瞭解新冠病毒的起源。

Schweiz Generaldirektor der Weltgesundheitsorganisation (WHO)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美國和其他國家25日在世衛大會上呼籲世衛對新冠病毒的起源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圖片來源: Christopher Black/WHO/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和其他國家25日呼籲世衛對新冠病毒的起源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因為他們認為今年初世衛專家團隊前往中國進行的考察被證實尚未有結論。由美國為首的數國代表在世界衞生大會上強調,世衛應該繼續解開新冠病毒最初如何在人類之間傳播的謎團。

美國代表科寧迪克 (Jeremy Konyndyk) 在世界衞生大會上表示:「我們強調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全面與專家主導的調查的重要性。」

澳洲丶日本和葡萄牙等國家也呼籲在調查方面取得更多進展,而英國代表則敦促任何調查都要「及時並以專家為主導並以堅實的科學為基礎」。

專家普遍認為,確認新冠病毒如何開始傳播對於防止未來類似傳染病的爆發非常關鍵。但是,今年初前往武漢進行調查的國際專家小組和他們的中國同行在一份拖延已久的報告中,並未針對新冠病毒起源得出明確結論。

相反地,世衛專家與中國專家根據病毒起源相關的一些假設進行排名。報告指出,病毒通過動物從蝙蝠傳到人類是最可能的情況,並說病毒從實驗室洩漏的理論是「極不可能的」。

然而,在報告發布後,世衛組織負責人譚德塞認為,所有的理論都還在討論階段。世衛專家小組的調查和報告也遭受各界批評,除了缺乏透明度,也沒有對病毒從實驗室外洩的理論進行更深入的評估。

美國帶頭呼籲

有些國家呼籲有權重新界定調查重點的世界衞生大會應該決定病毒起源調查下一階段的細節。美國衞生部長貝塞拉 (Xavier Becerra) 支持由世界衞生大會訂定調查方向的說法。他25日在大會上說:「第二階段的病毒起源研究必須以透明的丶以科學為基礎的方式進行,並給予國際專家充分評估病毒起源和早期如何傳播的獨立性。」

然而,由於該議題具有很高的外交敏感度,所以世衛大會的議程上並沒有立即出現相關的決議。美國世衛大會代表表示:「病毒起源調查的目的不是指責,而是以科學為基礎,找到病毒的來源和爆發的原因,並幫助我們大家防止未來再次發生類似的全球災難。」

主導美國新冠疫情應對工作的免疫學家福奇近日在一場公開活動中說,他「沒有被說服」新冠病毒是自然出現的,並鼓勵國際社會對新冠病毒的起源進行進一步調查。

福奇在美國波因特學院 (Poynter Institute) 5月初舉辦的活動中說:「實際上,我還沒有被說服新冠病毒是自然出現的,我認為我們應該繼續調查在中國發生的事情,直到我們繼續盡最大努力找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止。」

他強調了該病毒被認為是來自於一種動物,他說:「新冠病毒來源有其他可能,我們需要找出這一點。」

中國官媒央視26日在報導中提到福奇去年五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稱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的說法為陰謀論。但在他五月初做出最新表態後,央視質疑福奇突然改變說法。

主導美國新冠疫情應對工作的免疫學家福奇近日在一場公開活動中說,他「沒有被說服」新冠病毒是自然出現的,並鼓勵國際社會對新冠病毒的起源進行進一步調查。圖片來源: Mandel Ngan/AFP/Getty Images

世衛專家響應

今年初曾與世衛專家小組一同到武漢考察的荷蘭病毒學家庫普曼斯 (Marion Koopmans) 25日表示,第二階段的調查可能有助於專家收集與新冠病毒起源的有關的資訊,但相關的考察應與北京提供的任何訊息分開審核。

有關疫情起源的討論本周再次獲得國際社會的關注,因為美國情報機構正在審查一個相關報告,該報告聲稱,在中國正式通報第一起新冠病例之前的一個月,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11月曾因病重就醫。

美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源自該實驗室。庫普曼斯25日說,世衛專家小組希望在中國開展多個領域的研究,並正在等待世衛組織的討論結果。她強調,專家需要有明確的任務來進行研究,而不是進行審計。

她說:「我們認為,世衛必須告訴我們應該進行調查,或者我們要進行後續研究,或者兩者都進行,但這些計劃必須通過不同的機制執行,否則我們根本不會取得任何進展。」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