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未使中國更自由
2014年10月6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周刊》10月6日的文章這樣寫到:"德國和中國成功的進行了經濟合作。德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與中國合資夥伴創造了銷售紀錄。德國機械和設備製造商以其高科技設備使這個國家實現了現代化。實力雄厚的中國企業也拯救了陷入困境的德國傳統企業。如果這個龐大的帝國也能在政治上展示其美好的一面,兩國人民之間的偉大友誼可能會開啟一個新的篇章。
不過糟糕的是,就在中國的第二號人物及其內閣開始訪問前不久,這些來自香港的畫面傳遍全世界:警察使用警棍和催淚瓦斯對付只是要求自由和民主選舉的和平示威者,再次顯露了中國一黨專制的醜惡面目,也再次喚起人們對藝術家,少數民族,直言的記者和博主遭受迫害的記憶,而且令人回想起1989年6月的天安門廣場大屠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最黑暗時刻。 "
加強控制而非自由
文章接著指出:"自2013年春季習近平作為國家領導人上台以來,中國並沒有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家。恰恰相反:在大多數社會和政治領域,他加緊了控制。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名譽院長劉吉說:"習近平和改革派一方面希望建設一個少有腐敗和更自由的社會,另一方面又要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一黨統治。" 劉吉認為"兩者相悖。"
文章指出,"自鄧小平時代以來,中國還沒有一位領導人能夠像習近平這樣宣佈了如此多的改革。自毛澤東時代以來,也沒有哪一位領導人像習近平這樣獨攬如此多的權力。他因開展反腐運動受到百姓的愛戴,與此同時,他又利用這一機會,毫不留情地清除異己。
2021年中國共產黨將迎來其100周年誕辰。在此之前,國家應成為一個建立在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 基礎上的"完全發達的國家"-即便在國際上不受歡迎,至少也應受到尊重。
然而,對香港抗議做出的強硬反應,使後者的實現不大可能。自由飛地香港的示威者也不能期待得到中國的理解-他們所生活的世界與大陸的現實有太大的差別。 "
抗議波及香港經濟
持續一周多時間的香港佔中抗議活動雖然出現緩和,但是經濟和金融界已經蒙受無法挽回的損失。周末,香港示威者營地多次受到襲擊。香港特首梁振英則向示威者發出停止佔領的最後通牒。為避免發生流血事件,示威者決定妥協。
德國《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章寫道:"活動家們沒有想到會發生如此激烈的衝突。周末,強壯的暴徒一再襲擊示威者營地。大多數是年輕人的示威者試圖通過高舉雙手使他們住手,但是面對這些顯然受到嚴密組織的攻擊者,他們幾乎沒有令其住手的機會。
誰是攻擊行動的幕後策劃者目前尚不清楚。香港民主黨政治家懷疑是黑社會,甚至是香港政府在幕後進行操縱 。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咄咄逼人的反示威者中有不少年長的香港人,尤其是商人。
他們中許多人因佔中運動蒙受巨大經濟損失。據澳新銀行集團經濟學家的估計,在過去的一周,零售商損失高達約22億港元(約合2.3億歐元)
李京慧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