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習近平線上會巴切萊特 專家:「聯合國訪問表演成分居多」

2022年5月25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與聯合國高專巴切萊特視訊會晤,據中國官媒報導雙方未提新疆。外界擔憂,巴切萊特將被中共作為公關工具。專家認為,聯合國此次訪問表演性質居多。此前一天,國際媒體披露更多中國打壓維族的證據引發關注。

Peking | Videokonferenz | Der chinesische Staatspräsident Xi Jinping und UN-Menschenrechtskommisarin Michelle Bachelet
圖片來源: Yue Yuewei/Xinhua/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正在中國進行訪問的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周三以視訊形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巴切萊特為期六日的訪華行程期間,預計將造訪烏魯木齊和喀什兩個城市。

西方國家官員、外交人士和人權團體擔憂,中國共產黨將把巴切萊特的到訪作為為其「洗白」的公關工具。北京被指控在新疆關押了上百萬維族人和穆斯林少數民族。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稱中國的對維族人實施「種族滅絕「。中國堅決否認上述指控,並稱其為「世紀謊言」。

在巴切萊特訪華之際,國際媒體周二公佈了中國打壓維吾爾族的新證據,引起西方國家的密切關注。該份由新疆公安系統洩露的計算機數據包含數千份秘密文件和再教育營照片。文件曝光後,美國再次重申觀點認為巴切萊特訪華是個錯誤,美方不認為中國給予能對新疆的人權環境進行全面、不受操縱評估的必要准入,巴切萊特將無法全面瞭解新疆地區的「暴行、危害人類和種族滅絕罪行」。

正如外界所預期,中國官媒顯然將巴切萊特的訪問作為給中國人權狀況背書的一次機會。央視報導稱,習近平在影片會面時對巴切萊特訪華表示歡迎,「並結合中國歷史和文化,深入闡述了事關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表明了中國黨和政府致力於全方位維護和保障人權的原則立場」。在央視的報導中,雙方隻字未提新疆。

報導引述習近平稱:「在人權問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理想國』,不需要對別國頤指氣使的『教師爺』,不能把人權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搞雙重標準,以人權為藉口干涉別國內政。」

聯合國人權高專巴切萊特本周一與中國外長王毅在廣州會面圖片來源: Deng Hua/IMAGO

「聯合國未聯繫任何新疆問題專家」

央視還引述巴切萊特表示,「高專辦願同中方加強溝通,探討合作,為促進全球人權事業進步作出共同努力」。「我欽佩中方在消除貧困、保護人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所作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贊賞中方為維護多邊主義、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聯合國人權辦公室在其推特上則寫道:「與習主席和高級官員的會晤,對於直接討論中國和全球人權問題和關切非常有價值。為了使發展、和平與安全能夠永續:必須以人權、正義、無例外的包容所有人為核心。」

對於巴切萊特的新疆訪問行程,美國羅斯-豪曼理工學院新疆問題專家葛羅斯(Timothy Grose)對德國之聲表示,在很大程度上,他認同其他人權活動家和散居國外的維族人的觀點,「聯合國的訪問表演成分居多」。他表示,這次訪問本應該發生在2016、2017、2018或2019年。

葛羅斯還指出:「據我所知,至少在我研究新疆領域的同儕中,巴切萊特的團隊沒有與我們任何人或是散居各地的維吾爾人聯繫、征詢我們的意見或觀點,或者有一份共同文件。」

他表示,如果聯合國在巴切萊特訪問後想發表一份嚴肅報告,「就應該善用我們擁有的數百種資源和原始文件」,但「就我所知,他們沒有聯繫過我們中的任何人」。     

「新疆文件」引發國際關注

在媒體周二披露「新疆警察文件」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周二表示,美國對於最新的指控感到震驚。

這份文件是由匿名第三方洩露給德國新疆問題學者鄭國恩(Andrian Zenz),內容顯示包括習近平在內的北京高層曾指示強力鎮壓。文件中還寫道,以鐵腕著稱的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在2017年一次講話中要求獄警對所有試圖逃跑的犯人開槍。

德國和英國都對文件內容表示憤怒。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呼籲中國允許巴切萊特「充分和不受限制地進入該地區」;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則敦促進行「透明調查」。

新疆問題專家葛羅斯認為,「新疆警察文件」的力量並非它揭露了任何新東西,文件集的大部分內容只是重申和證實人們已知的事實,所謂的「再教育」中心並非職業訓練用途,而是以非常武斷的理由逮捕大量的人。「我認為這次洩密的重要性在於,它能夠喚起人們的共情反應,而不是說文件或一些再教育營或拘留中心的圖片裡存在什麼實質性訊息。」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