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習近平訪德:烏克蘭危機成對話契機

2014年3月27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其歐洲之行中到訪德國。一反常例,安全政策而非經濟議題將是習近平對德首次國事訪問的重點。

Symbolbild Deutschland China Flaggen
圖片來源: Ed Jones/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中關係迄今主要通過經濟關係定義:雙邊年度貿易額已達1500億歐元,約佔歐盟對華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作為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八年來對德國的首次訪問,習近平此行將由一個約200名經濟界頭面人物組成的大型代表團陪同。

然而,此次國事訪問的重點將不同於既往,不放在經濟議題上。柏林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所 (MERICS)負責人海爾曼(Sebastian Heilmann)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世界政治議題和安全政策將成為關注焦點,這是德中關係上的一種新現象。根據海爾曼的解釋,烏克蘭危機及俄羅斯的反應是中方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他指出,中國不贊同俄羅斯在克裡米亞的行為方式,領土完整和不干涉他國內政屬於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部分,鑑於西藏、新疆或台灣的強大自治運動,中國政府也不能贊同民族自決理念。

2009年,習近平曾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訪德,會晤梅克爾總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合作獲更多空間

中國問題專家海爾曼認為,由於俄中關係密切,北京領導人不會公開同俄羅斯立場保持距離,但是,有明顯跡象顯示,中方相當不快。因此,就西方和德國而言,同中國合作的空間增加。聯邦政府將評估和利用這樣的機會。柏林希望爭取中國理解西方的立場,並致力於促使中國對俄羅斯發揮有助於減緩衝突的作用。中國政府在不久前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剛宣佈過,中國願意在世界事務中承擔更多責任。在此次人大會議上,北京也再度表明了尊重國際法的立場。

海爾曼指出,這一局面提供了巨大機會,中國可以在幕後表示,東歐的分裂、領土疆界的改變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可以強調,東歐地區必須實現穩定,必須致力於有爭議地區的共同開發,並得到國際法意義上的保障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幫助。海爾曼指出,所有這些都是中國自己贊同的目標。

德國之前,習近平先後訪問荷蘭和法國。圖為法國總統奧朗德在巴黎榮軍廣場歡迎習近平。圖片來源: Reuters

戰略夥伴關係

或許,德國的確也特別合適在習近平國事訪問中安排這些議題。德中關係非常密切,擁有戰略夥伴關係地位。德中目前有近70個官方對話論壇,雙方代表團為此交往不斷;此外,還有每年一度的政府間磋商會議,在這樣的會議上常常簽署數十個雙邊協議。德國在中國人那裡聲譽極佳,被視為可靠的夥伴,被看成是「通往歐洲的大門」,—通過習近平下周對歐盟總部機構的訪問,歐洲的這一夥伴地位同樣將得到提升。

由於這是一次國事訪問,習近平將首先會晤德國總統高克。不過,習擁有黨首和中國最重要政治建構師的雙重身份,因此,將同梅克爾總理舉行長時間會談。德國之行的第二天,習近平將在北威州會晤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嘉布瑞爾。

人權議題

習近平訪德後數天,中國藝術家艾未未迄今最大的作品展將在柏林開幕。科隆亞洲之家基金會的紹斯米加特(Nora Sausmikat)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對艾未未本人可能無法到場表示不滿。她指出,艾未未的護照被中國官方扣壓已達三年,迄今沒有退還。亞洲之家基金會因此要求梅克爾總理在會晤習近平時敦促給予艾未未旅行自由,並呼籲政府政府保障言論自由。紹斯米塔特指出,亞洲之家基金會注意到,習近平上台一年來,中國國內的新聞審查、網路監控和對公民社會維權人士的迫害明顯增加。

迄今規模最大的艾未未藝術作品展定於2014年4月3日至7月7日在柏林展出圖片來源: Reuters

根據中國問題專家海爾曼的分析,在艾未未問題上,中方的態度似乎有所鬆動。他指出,對這位藝術家採取嚴厲措施是上屆政府的決定,因此,本屆政府有某些活動空間,尤其是,艾未未從未受到過法院的判決。

作者:馮海音 編譯:凝煉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