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韓收官APEC 李在明尋求「安撫北京」
2025年11月1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屆APEC領導人峰會由韓國主辦,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強勢的經濟政策——從美國關稅到中國出口管制——都給全球貿易帶來了壓力。
聯合聲明未提「多邊主義」和WTO
亞太領導人在峰會閉幕之際通過了一項聯合宣言,強調貿易韌性和共享利益的必要性。與會領導人還同意將加強在人工智慧、低出生率、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等領域的合作。但聲明中並未涉及AI監管內容。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川普在峰會正式開始前便提前離開,但「美國立場」仍在聯合聲明中體現——與去年的文件不同,今年的聲明沒有提及「多邊主義」或「世界貿易組織(WTO)」。
首爾西江大學(Sogang University)國際貿易教授許允(Heo Yoon)表示:「這反映出成員國在某種程度上承認,基於WTO的自由貿易秩序難以恢復。」
他補充說:「我們無法再否認,全球貿易格局正在發生範式轉變。」
隨著川普“閃退」,中國則將自己定位為「自由開放貿易」的堅定倡導者——這一角色過去數十年由美國主導。習近平宣佈,中國將於2026年在深圳主辦APEC峰會。
不過,許允指出,從聯合聲明的措辭來看,各國仍謹慎避免讓人感覺「美國在破壞自由貿易,而中國成為多邊主義的守護者」。
他說:「沒有多少國家相信,一個排除美國的新貿易秩序是可能的。」
此次峰會也成為習近平修復多年來被擱置或凍結關係的重要契機。
習近平於周五與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舉行會談。習近平表示,願與加拿大「共同努力讓雙邊關係重回正軌」並邀請卡尼訪問中國。
同日,習近平還首次會見了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高市表示希望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但也向習近平提出多項棘手議題,並強調「直接而坦率的對話十分重要」。
中韓領導人會晤
周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李在明舉行會晤。這是自李在明今年6月當選總統以來兩人首次正式會晤。
據韓聯社報導,李在明向習近平贈送了兩件禮物:榧木棋盤和圓形螺鈿盤。
李在明面臨的雙重挑戰是:在中美競爭加劇之際,既要保護韓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又要緩解與北韓的緊張關係。
長期以來,韓國在中美之間維持著微妙平衡:中國是其最大貿易夥伴,而美國則是其主要安全盟友。
2016年,韓國同意部署美制「薩德」(THAAD)反導系統後,中韓關係急劇惡化。北京隨即採取廣泛經濟報復措施,限制韓國企業業務並禁止中國旅行團赴韓旅遊。
此外,兩國還曾因「泡菜起源」等文化爭議爆發輿論摩擦,進一步加劇韓國民眾的反華情緒。
儘管本周首爾剛剛與美國簽署了一項數十億美元級的經濟協議,但韓國經濟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李在明尋求「安撫」北京
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學者李成賢(Seong-Hyon Lee)表示,李在明此次會晤「可能意在向北京保證,韓國與美國的結盟並不妨礙其與中國進行務實的經濟合作」。這位被視為親美的領導人承諾要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
他對法新社說,韓國領導人希望「在雙邊關係中尋求一定的經濟穩定性,以及更可預期的關係底線」。
李在明表示,很難說中韓關係真正實現完全正常化,他希望此次訪問能帶來實質性改善。
「我們必須超越簡單的關係修復,找到對彼此都有利的合作之道,」他在會晤前的記者會上說。
本周早些時候,李在明也曾以高規格接待川普,為其送上禮物及溢美之詞,隨後宣佈達成一項貿易協議——美國將降低部分關稅,韓國則向美投資數百億美元作為交換條件。
首爾是美國重要的軍事盟友,駐有數千名美軍,並依靠美國的核保護傘防禦擁有核武的北韓。然而,韓國經濟不僅深度依賴美國,也與中國高度交織——這一點對韓國企業來說愈發複雜,同時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也讓首爾不得不謹慎應對。
朝核問題列入議程
中方與北韓的緊密關係也令首爾擔憂——南北韓在法律層面上仍處於戰爭狀態。
韓國總統府表示,李在明與習近平將討論「朝鮮半島無核化」及地區和平議題。
但在兩人會晤前,北韓方面發表聲明,稱首爾的無核化願景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幻想」(pipedream),即使「說上一千次也不可能成為現實」。
李在明在會晤前對媒體表示,北京在「實現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他說:「一個穩定的半島對於整個東北亞的穩定至關重要,這也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我們期待中國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川普在訪問韓國期間曾表示願意會見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但平壤並未公開回應。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