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聯合國75周年峰會 中俄炮口對准華盛頓 

2020年9月22日

聯合國周一召開75周年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中強調,各國應互相尊重,透過制度協調各國利益。其他國也重申多邊主義的重要性,盼透過聯合聲明激發實際行動。

USA, New York I 75. Jahrestag der Vereinten Nationen
聯合國昨日召開75周年的峰會,但是因為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各國的關係,各國元首透過影片的方式參與峰會。圖片來源: Manuel Elías/United Nations/dpa/picture-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全球領導人9月21日透過影片方式參與了聯合國成立75年峰會,不過今年的峰會籠罩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及中美爭端持續加劇的陰影下。不少外交官認為,當新冠疫情重創各國經濟之際,不少國家都求自保,這也讓聯合國更難以發揮其功用。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表示,新冠疫情突顯了這個世界脆弱的一面。他說:「我們現在面對過多的問題,卻缺乏從多邊主義為出發點的解決方案。」

新冠疫情導致中美關係降到了新的低點,中國意圖透過多方面擴張其影響力來挑戰美國傳統霸權的地位。自從新冠疫情去年底從中國開始擴散後,美國便不斷指控中國在疫情初期沒有公開分享疫情的關鍵資訊,並強調該舉動導致全球疫情進一步惡化。但中國始終否認美國的指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在聯合國峰會上發表演說,強調大小國家應該互相尊重丶一律平等是時代進步的要求,並稱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丶主宰他國命運與壟斷發展優勢的權力。

習近平說:「單邊主義沒有出路,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要切實提高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使聯合國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利益和意願。」

習近平:中國是多邊主義實踐者

習近平也稱,各國的關係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規則加以協調,「不能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他說:「大國更應該帶頭做國際法治的倡導者和維護者,遵信守諾,不搞例外主義,不搞雙重標準,也不能歪曲國際法,以法治之名侵害他國正當權益丶破壞國際和平穩定。」

習近平重申,靠冷戰思維,以意識形態畫線,搞零和游戲既解決不了本國問題,更應對不了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他說,聯合國應該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以可視成果為導向,平衡推進安全丶發展丶人權。

他強調:「中國將始終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

美國:我們該對聯合國的運作感到擔憂

同一天,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的副大使夏雷特 (Cherith Norman Chalet) 在發言時表示,雖然聯合國在許多方面都證明這個組織是個「成功的實驗」,但是各國也有理由擔憂其未來的運行。他說:「聯合國長久以來都拒絕展開有意義的變革,聯合國的運作也缺乏透明度。此外,聯合國也容易受到專制政權的影響。」

今年五月,美國因認定世衛在新冠議題上不斷袒護中國,宣佈退出世界衞生組織,並批評該組織是中國政府的魁儡。

代表俄羅斯出席峰會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Sergei Lavrov) 在發言時也將矛頭指向美國,稱國際社會上近期因部分國家介入他國內政,並單方面的施行制裁,導致各國間出現不和諧的狀況。他說:「這個世界已厭倦被分割成『他們』與『我們』,我認為這個世界需要增加多邊協助與合作。」

「令人失望的時刻」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表示,新冠疫情突顯了這個世界脆弱的一面。他說:「我們現在面對過多的問題,卻缺乏從多邊主義為出發點的解決方案。」圖片來源: Eskinder Debebe/United Nations /AP/picture-alliance

德國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 則說,個別成員國的利益往往迫使聯合國無法實現其理想。她說:「那些以為可以置身於國際事務之外的國家觀念並不正確。我們禍福相依,在同一個世界裡。」

不少國家呼籲聯合國進行改革,尤其是針對15國所組成的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他們批評,讓美國丶俄羅斯丶中國丶法國與英國擔任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是不公平的安排。

聯合國75周年峰會結束後,各國元首將從9月22日開始透過影片方式召開聯合國大會。各國元首周一 (9月21日) 發布了一項聯合聲明,表示現在是個「令人失望的時刻」。聲明寫道:「這些失望是為了能使聯合國採取更多的行動。」

楊威廉/鄒宗翰 (綜合報導)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