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聯合國與時代精神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21日

任何事物都是時代的產物,聯合國也不例外。面對當今恐怖主義勢力泛濫、貧困化趨勢加劇的現實,人們有必要提出半個多世紀以前誕生的聯合國是否合乎時代潮流。就這個主題,20、21日兩天德國艾德諾基金會以及波昂大學國際法研究所舉辦了一次研討會。

巴格達飄揚著聯合國國旗圖片來源: AP

會議日期不是隨意挑選的,因為人們沒有忘記,1949年11月22日簽訂的「彼得斯貝格協議」,為「聯邦德國」奠定了成為主權國家的基礎。會議主辦單位表示,波昂作為戰後聯邦德國的前政府所在地以及即將成為聯合國城市,是一個最恰當的開會地點。他們認為,本次會議僅是未來一系列類似會議的一個開端。艾德諾基金會秘書長施陶達赫說:


「我們的目標是:在波昂定期舉行有關的國際法會議。波昂應該抓緊機會,突顯它作為聯合國城市的特性,使國際法在波昂進一步發揚光大,並帶動有關議題的討論。」

另一個具爭議性的附帶議題是,聯合國目前的一些運作方式還是以二戰結束後的權力分配為基礎,也就是說,存在以歐洲為重心的現象。聯合國成立時期,許多今天的成員國當時尚未獨立。但是聯合國至今沒有明確處理這個早已改變的現實。例如:「安理會」仍然是由歐美主導表決結果,並且至今提不出一個令各方信服的解決方案,因為,如果擴大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將可能導致安理會的失控,尤其是一些不具備常任理事資格的歐洲國家,都在極力爭取安理會的席位。

至於安理會行使否決權的問題,也有必要重新加以斟酌。當初「否決權」是在蘇聯的堅持下設置的,原因是蘇聯擔心安理會中的西方國家可以以多數致勝。波昂大學國際法專家杜爾策爾雖然認同改革的必要,但是他擔心的問題是:

「國際法正處於一個很奇特的階段。一方面,正因為「伊拉克戰爭」使我們注意到,一切舊有的結構可能已不適用於未來。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卻缺乏具有足夠能力將國際秩序引導上正軌的國際性人物、或者是國家或政府領導人,至少我個人這樣認為。」

來自16個國家的高級國際法專家及政治人士,將在彼得斯貝格就如何改善國際法及聯合國組織進行交流。會中發表的論述,將由主辦單位提供政界作為政治決策的參考。當然,要達成這個目標還需要一段時日,但它至少是一個開始。杜爾策爾深信,基於歐洲的歷史經驗,啟動這一開端,確實有其必要性,他說:

「我們既有的一種觀念是:全世界必須向歐洲學習如何預防糾紛及如何保障和平,這也許沒錯。但是我們也必須瞭解世界其他地區的其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