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購IBM後,Cebit上出風頭
2006年3月10日廣告
聯想想以最快的速度趕上它的兩個行業勁敵-戴爾和惠普。然而,同對手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德國市場調研專家馮.格爾騰分析後指出,2005年戴爾電腦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為17%,惠普為14.5%,而聯想僅佔7%。回顧這一年,從高端到低端,從中國到世界,無處不見強強競爭的白熱化。無論是價格介於1萬到4萬人民幣的商用筆記型電腦,還是不足一萬元的低端電腦,都可以看到戴爾和惠普這對曾經的死對頭聯合起來圍攻聯想。
要把兩家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公司揉捏到一起,從調配成本,融合文化,到穩定人心肯定困難重重,對此人們不可能不質疑。戴爾德國區總裁阿萊恩.班德勒(Alain Bandle)對中國式的謀略吃不太準,「還看不出來,聯想會朝什麼方向走。我至今還沒見識過IT界成功融合的案例。」
在這種情況下,聯想仍在一個季度內使IBM擺脫了赤字,盈利達3800萬歐元。不過,這僅為預期的五分之一。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聯想掌門人楊元慶將之歸結為併購IBM後,未達到足夠的協同作用。「每個部門都必須更加高效率地工作。」他說。
41歲的他找準了問題的症結。過去的商務模式下,IBM僅僅關注大集團客戶,忽視中小客戶,產品規模上不去,自然難以盈利。今後兩年內,聯想將圍繞電腦和筆記本,大力加強同中小企業的合作。「此後,再向私人客戶擴展,並著力開發產品品種線。」
這家1984年建立的公司,在中國所佔市場份額為40%。但是,「若停留在中國以內,我們的成長肯定是有限的。」楊元慶對記者說。與之相應,聯想開始在國際市場使用自己的品牌。近期更風聞聯想將於美國上市的消息,對此,公司也肯定地回答:「我們打算在美國上市,以激發更多國際投資者的興趣。」那麼,投資聯想究竟會不會是一個明智之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