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律

臉書:誰來繼承網路遺產?

Carla Bleiker
2017年5月31日

一對柏林夫婦將臉書告上法庭,要求獲取其已故女兒的帳號密碼。訴訟的核心是,網路內容是否也同其他財產一樣存在繼承權問題?

Gesichtserkennung Der Schriftzug Facebook spiegelt sich auf dem Auge eines Manne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白頭人送黑頭人,對父母來說,無疑是最為痛心的事情。柏林一對夫婦除了喪女之痛,還不得不面對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未成年女兒的死因至今不明,這對父母希望能在女兒的臉書賬戶裡找到些許答案。於是他們訴諸法庭,要求臉書提供女兒的帳號密碼。今年四月,柏林法庭就此案舉行復審。法官希望訴訟雙方能夠達成和解,並給雙方兩周的思考時間。但這一調解努力最後無果而終。

五年前,Simone.W的女兒在一個車站跳下站台被地鐵撞死。直到今天,父母仍不清楚孩子是否是自殺身亡。為了查明真相,他們想打開女兒的臉書賬戶,翻閱孩子最後的通信往來。

電子通信不同於明信片

現在的核心問題是,孩子去世後,家長是否能像繼承其他物品一樣繼承孩子的網路帳號。2015年,在柏林地方法庭的首輪審理中,法官判定這對夫婦有權繼承已故女兒的臉書帳號。法官判定臉書要提供帳號密碼。法官說,數位財產和實物財產應受到同等對待,既然信件和日記,無論內容是什麼,都是可以作為遺產繼承的,那麼電子信和臉書通信也同樣應當可以繼承。

法官還強調,開放臉書賬戶並不侵犯女兒的個人權利,因為作為未成年孩子的家長,他們有權瞭解孩子在網路上的行為。

臉書不服判決提起上訴。美國臉書公司的代表稱,向家長開放帳號也涉及到那些曾在臉書上同這名女孩聯絡過的人,而他們當初相互聯繫時曾認為這種聯繫是隱秘的。

圖片來源: Fotolia/Brigitte Bohnhorst

這個案例也同樣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關注。瑞士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訊息服務管理專業講師埃爾克‧布魯克科萊說:"我非常理解父母在痛失愛女後想看看她臉書帳號的心情。但這同時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即社群網站營運商有沒有權力准許親友進入帳號?死者在臉書等社群網站裡可能擁有自己的朋友圈,這些朋友曾同死者交換訊息,但他們並不一定願意同死者的親友交換訊息。"

數位式追思

我們數位化的遺產應當怎樣處理,這個問題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有些臉書用戶名下存儲的照片和影片資料數以千計,其中部分影像資料來自他人,並沒有存在用戶本人的電腦上,也就是說,一旦用戶本人死亡,其家人將無法獲取這些資料。其他的數字化遺產還包括,推文,狀態更新,以及Instagram帖子等等,這既可以是日常生活的記錄,也可以是大學錄取通知書或求婚信等人生大事。臉書上的通訊記錄可以保存數年之久,可以追溯兩個人相識相愛的過程,也可以佐證兩個好友之間是怎樣的無話不說。我們死後,這些資料應當怎樣處理呢?臉書制定了一系列規範,以便用戶在數位世界裡也能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比如選項之一是用戶死後賬戶全面銷毀。還有一個選項是將賬戶轉變為紀念模式。用戶去世後,他的名字旁邊會出現"追悼"字樣。親朋好友可以在時間線上交流對死者的思念之情。死者生前的各項數據也會保留在臉書上。

活人和死人的臉書賬戶最大區別在於:追思模式下,任何人都將無法進入帳號。這也正是目前柏林臉書官司的症結所在。這對夫婦在女兒14歲時,允許她開設了自己的臉書賬戶,前提條件是女兒要告知帳號的密碼。然而,女兒去世後,當這位母親試圖進入女兒的臉書賬戶時被告知帳號已轉入追思模式。是誰設置了追思模式目前尚不清楚。

臉書用戶也可以指定一名遺產管理員。此人有權管理死者已進入追思模式的臉書賬戶。不過,只有年滿18歲的用戶也有這一選項。柏林女孩去世時只有15歲,因此她的賬戶沒有這一選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而即便有這一選項,對柏林死者的母親幫助也非常有限。因為按照臉書的規定,追思模式下,遺產管理員只可以更換用戶頭像或者發布追思活動訊息等。他無權對原有照片和帖文存檔,也不能登陸死者帳戶或閱讀死者生前的通信。而閱讀女兒生前的書信往來,正是這位柏林母親的訴求。

 "一旦我死了"

如果有誰認為,自己的身後事,必須自己做主,那臉書也為這些人提供了一款叫做"一旦我死了If i die"的App。用戶在這款App的留言,要等他死後才會顯示。不過,這款軟體對於那些突然死亡的人來說並無實用性。用戶可以在"一旦我死了"軟體中留言或留下影片。用戶生前制定的三名授權者共同證實用戶死亡後,這款軟體上的留言才會被公開。

要想自己的數位遺產在死後得到妥當處理,用戶必須在生前就做好相應的準備。IT專家布魯克科雷認為,很多年輕網路用戶可能並不會刻意去籌劃後事。"那些擁有豐富網路遺產的用戶,往往並不會去考慮應怎樣處理這些遺產,也不會把留下遺囑當成頭等大事。"

 今天柏林法院的判決,有可能在網路遺產處理問題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件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餘!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